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病案寻踪,邀您解密:一例常年憋喘加重患者的曲折诊治及真实病因分析

2021-09-29作者:Medical Editor-G经验
呼吸原创


导语

老年女性患者反复憋喘,加重伴咳嗽、咳痰,抗感染治疗无效,你会如何决策?经治疗好转后2个月,病情加重,原因为何?接下来又该如何治疗?


且看山东省呼吸病研究所董亮教授为您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病例提供者
ZHUANJIATUANDUI

董亮教授团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


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73岁。反复憋喘4年余,加重伴咳嗽、咳痰20余天。


现病史:患者4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憋喘,活动后加重,无其他不适,未予治疗。此后反复出现憋喘,活动后明显,活动耐量逐渐下降,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憋喘加重,伴咳嗽、咳白痰,无其他不适,自服“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病变。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院,门诊于2021年1月28日以“间质性肺疾病”收入我科。


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


查体:老年女性,神志清,精神欠佳,口唇轻度紫绀,胸廓对称无畸形,触觉语颤均等,双肺叩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Velcro啰音,未闻及干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腹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1.png

图1:实验室检查(2021-1-29)


胸部CT(2021年1月26日):双肺弥漫性病变,左肺下叶肺大泡。


图2:胸部CT(2021-1-26)


互动答题一

对本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你将给予哪些治疗方案?

A、激素

B、抗生素

C、乙酰半胱氨酸

D、其他对症治疗


参与互动问答,查看同道观点

点击查看


医者的思考

“患者老年女性,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既往体健,查体见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可闻及Velcro啰音。血化验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EA增高,血气分析示I型呼吸衰竭,胸部CT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渗出影,双肺可见马赛克征,局部可见肺大泡。


根据患者病历特征,其鉴别诊断主要从间质为主的弥漫肺病变为特征方面考虑:


1.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及特殊病原体感染均可导致双肺间质性肺炎改变,但往往以急性起病为多见,且有相应的宿主因素及诱因,病原学的检查或是病毒检测可见阳性结果,该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后为了明确是否有病原体感染,我们进行了病原学、炎性指标的检查。其中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DNA、TORCH试验、G试验、GM试验、降钙素原均为阴性,痰涂片及痰培养未见阳性结果,单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双肺病变支持依据不足,为明确患者病情,建议下一步性支气管镜检查并留取肺泡灌洗液NGS以明确病情。


2.非感染性疾病:分为已知病因和未知病因引起的双肺间质性改变。已知病因的常见于药物相关、结缔组织病相关、肿瘤相关及环境因素相关的间质性肺改变,此类患者有明确病因,故治疗以激素及治疗原发病为主。该患者无风湿疾病病史、相关药物及环境致病因素,暂不支持,但患者CEA增高,需警惕肿瘤情况。未知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如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结节病等,上述疾病单纯靠影像学及临床表现进行鉴别困难较大,往往需要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


针对此情况,为明确患者病情,建议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及家属拒绝。根据患者病情及相关辅助检查,患者病因不明,初步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为控制症状,我们治疗的原则是抗生素抗感染、激素抗炎、乙酰半胱氨酸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


初诊治疗方案

予以患者N-乙酰半胱氨酸祛痰治疗,抗生素抗感染、激素抗炎治疗及吸氧等对症治疗。


治疗效果

患者憋喘较前明显减轻,复查胸部CT示病灶较前部分吸收。

胸部CT(2021年2月7日):双肺弥漫病变较前好转。


3.png

图3:胸部CT(2021-2-7)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对照:

2021年1月29日:氧分压 57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2%。

2021年2月08日:氧分压 72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6%。


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N-乙酰半胱氨酸片 一次一片,一天三次;同时给予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


随访:胸部CT



图4-7:胸部CT


病情进展,再次入院

患者于2021年4月7日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憋加重再次入院,少许咳嗽、咳白痰,无发热、胸痛、痰中带血等不适。


查体:T:36.3℃ ;P :116次/min;R:25次/min;BP :114/58mmHg。喘憋貌,口唇紫绀,双肺可闻及Velcro啰音,未闻及干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胸部CT:双肺间质性炎症,较前加重;左肺下叶肺大泡,较前略增大;右肺下叶结节;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


图8:胸部CT


互动答题二

该患者初诊“间质性肺疾病”,以激素+祛痰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2个月后症状复发且加重,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肺结核

B、间质性肺疾病

C、肺癌

D、肺炎


参与互动问答,查看同道观点

点击查看



医者的思考

“患者经抗生素抗感染、激素抗炎及化痰治疗,病情好转,2个月后再次加重,主要症状仍是活动后呼吸困难,少许咳嗽、咳白痰,无明显发热等不适。


查体:双肺可闻及Velcro啰音,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较前加重,双肺可见多发小结节,随机分布,纵隔淋巴结肿大。针对上述情况,首先应该行血常规、血气全项、炎性指标、病原学及风湿免疫指标的检查,排除感染及风湿系统疾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病变,鉴于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复查胸部CT病灶曾有明显好转,考虑患者为间质性肺疾病,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考虑可能原因为:


1.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间质性肺疾病可在减药过程中或是无原因情况下出现急性加重或病情反复,但是间质性肺疾病除了结节病外,其他很少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


2.间质性肺疾病基础上合并肿瘤,近年有研究证实,间质性肺疾病中肺癌的发病率估计为10%-20%。随着时间的增加,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1年、5年、10年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合并肺癌的累积发病率为分别为3.3%、 15.4%、54.7%。而且年龄增长、男性、吸烟、合并肺气肿是IPF患者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肺癌也可以表现为双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灶、密度较高,甚至可以融合成肺炎状片状阴影。而且,患者上次CEA增高,且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应复查肿瘤全项,并行PET-CT、气管镜检查及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病情。应该先明确诊断,再定下一步治疗。”


实验室检查:除下图指标外,其他指标(BNP、ESR、G实验、GM试验、尿常规、凝血常规、血生化、病毒DNA测定、抗CCP抗体测定、一般细菌涂片、抗酸杆菌涂片)未见明显异常。


7.png

图9:实验室检查1


8.png

图10:实验室检查2


为明确诊断,行全麻下气管镜检查,于L8行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给予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BLB)。


术后病理:肺腺癌(右肺下叶)


9.png

图11:病理报告


诊断:右肺腺癌;间质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复发后治疗方案

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 Q8H

2.N-乙酰半胱氨酸片 0.6g TID

3.给予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卡铂化疗,并行驱动基因检测,为阴性,加用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治疗。


治疗效果

出院后继续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并定期化疗,化疗两周期后复查胸部CT明显好转。


10.png

图12:胸部CT


专家点评


病例诊治小结

患者为老年女性,慢性起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查体: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Velcro啰音。血检等无明显指向性,胸部CT示双肺下叶沿着外周分布的磨玻璃样阴影,和正常的肺组织之间的分界基本清晰,临床诊断考虑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ILD 是一组疾病,主要累及肺泡壁,临床表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肺部阴影,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其病理基本改变为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ILD 可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病程。急性期以炎症病变为主,慢性期以纤维化病变为主。


一般情况下,ILD的病因如下:


1.明确病因的ILD:

职业性因素:如无机粉尘(二氧化硅、石棉、滑石、锑、铍、煤、铝、锡、铁等)和有机粉尘(霉草尘、蔗尘、蘑菇肺、饲鸽者病、棉尘等)吸入。

感染性因素:病毒(如CMV)、细菌(如支原体)、PJP等。

药物性因素:细胞毒化疗药物、胺碘酮等。

疾病相关:如癌性淋巴管炎、肺水肿,结缔组织病等。


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包括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并间质性肺病(RB-ILD)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等。


3.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过敏性肺炎等。


4.如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等。


该患者无明确职业接触因素,不吸烟,无明确感染证据,无多系统受累的表现,不符合病因明确的ILD。下肺分布为主,无明确小结节影及结节聚集征,无明确马赛克征,肉芽肿性疾病的可能性小,考虑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可能性大,首先考虑COP。经过N-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祛痰、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症状好转,胸部CT示磨玻璃样阴影大部分吸收,似乎支持目前的推理和判断。


然而患者在以后的随访中,肺部影像学似乎出现肺周边的实变,左下叶明显,同时患者的症状再次出现加重的现象,并于2个月后胸部影像学表现较前进展,实变区域增加,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一般考虑如下可能性:


1.原发病进展。患者诊断为ILD,口服激素中,进展可能性小。


2.出现感染等问题。患者使用激素时间较长,可能存在感染,比如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患者的临床及化验检查不支持该推理。


3.诊断错误或者并存或者演变为其他疾病。因此,有创的检查十分必要,比如经皮肺穿、支气管镜下TBNA以及TBLB、冷冻肺活检等。


患者最终经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为肺腺癌,其临床分期为IVa期,驱动基因阴性,参考CSCO指南给予化疗加贝伐珠单抗,2周期后评估明显好转。


ILD的诊断与治疗

关于ILD与肺癌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肺癌的治疗,比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可以导致ILD,联合治疗时出现ILD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ILD可以并发或者序贯发生肺癌,这方面研究较多的是IPF。研究也证实IPF易合并肺癌、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及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多项临床研究表明 IPF合并肺癌多以鳞癌为主,也有研究认为以腺癌为主。肺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腺,部分起源于 Clara 细胞,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ILD病变位置处于肺泡上皮周围,可能造成致癌因素的积累,最终可能引发肺癌。然而,该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提示,IPF的可能性甚小。


临床也有酷似ILD的肺癌,其特征如下:①多数患者可有多种肿瘤标志物增高。②糖皮质激素治疗虽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但肺部病灶无明显吸收。③胸部CT多表现为磨玻璃影、实变影、小结节影、网格影等几种征象共存, 双侧不对称与间质性肺炎略有不同, 结节影较间质性肺炎多见。经皮肺活检或者支气管镜下活检是明确诊断简便、安全的手段。本病例可能既有ILD(COP),也存在肺癌,前者治疗后好转,后者逐渐显现。因此,诊断为ILD时,治疗过程中,规律的随访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氧化应激是导致ILD的重要原因之一,氧化应激的产生导致体内氧化物生成过多,抗氧化物缺少(谷胱甘肽),从而使炎性细胞聚积活化,激活金属蛋白酶,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导致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合成增多,细胞外基质重塑,最终导致ILD。


N-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有确切证据的抗氧化药物,兼具祛痰效果。N-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活性巯基-SH,可以提供H离子,产生直接抗氧化作用,清除体内活性氧;还可以通过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增加细胞内GSH含量,来达到间接抗氧化作用。通过直接、间接抗氧化作用,减少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减少黏液分泌、保护抗胰蛋白酶。从另一个角度,N-乙酰半胱氨酸由于具有活性巯基,还可以打断黏蛋白复合物二硫键,减少黏液分泌黏度,提高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从而兼具祛痰效果。通过这些机制,达到延缓肺功能恶化,改善咳嗽、咳痰症状。


专|家|简|介

图片3.png

董亮 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山东省卫健委呼吸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哮喘与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健康管理协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疑难罕见病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哮喘学组组长。



22.png

鲁德玕 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山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肿瘤微创治疗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疑难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介入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肺系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风险评估与控制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呼吸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肺血管与右心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图片1.png

高敏 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肺系病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呼吸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