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雷替曲塞临床应用病例分享(一)

2018-09-19作者:商务发展中心二中心-刘娟经验
消化系统肿瘤 老年心悸心动过缓室性早搏高血压

      数据显示,氟尿嘧啶是化疗药物中引起心脏毒性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对于出现心脏毒性或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雷替曲塞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为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标准替代。本版分享2个病例,阐述雷替曲塞对于心脏毒性风险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雷替曲塞在1例胃癌辅助化疗发生心脏毒性风险患者治疗中运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施烯

      本病例报告雷替曲塞在1例胃癌辅助化疗出现心脏毒性风险患者治疗中的运用。

      胃癌患者术后常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辅助化疗后患者出现心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插入性室性早搏,而评估心脏电活动改变显示这可能与氟尿嘧啶心脏毒性相关,本病例评估应用奥沙利铂+雷替曲塞辅助化疗方案后的疗效。

      患者具体情况:男性,60岁,身高163 cm,体重57 kg,ECOG评分0分,体表面积1.59 m2,查体心脏诊断无异常,既往无心脏病史;诊断胃癌根治术术后(T3N0M0,ⅡA期,中低分化腺癌)。患者术后经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辅助化疗1周期,化疗后出现心悸症状,且不能耐受,心电图诊断提示窦性心律过缓,频发插入性室性早搏,考虑氟尿嘧啶改变心脏电活动相关心脏毒性可能。

      于是调整辅助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雷替曲塞(4 mg,q3w)化疗1周期,并后期继续应用奥沙利铂+雷替曲塞方案辅助化疗6周期。调整辅助化疗方案后,患者再未发生心悸,心电图提示无异常。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A724在治疗期间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且从接受方案调整时CEA、CA125分别由之前4.36 ng/ml、30.10 U/ml下降至2.84 ng/ml、9.40 U/ml。患者于调整化疗方案后第3、6、9个月进行相应的影像学评估,CT提示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征像。治疗结束3个月内,患者未出现心悸以及上腹不适,无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由此可见,雷替曲塞替代氟尿嘧啶在胃癌辅助化疗时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心脏毒性事件风险,且辅助化疗疗效较好。后期可进一步观察辅助化疗长期疗效,并持续观察评估相关各项不良反应。


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胃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预防心脏毒性发生

芜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徐冉

      患者详细情况:男,72岁, KPS 评分90分, BMI 25 kg/m2,体表面积1.6 m2,主诉:进食哽咽1月余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均正常,腹部CT示:①贲门及胃底体部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强化,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②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诊断为胃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Ⅳ期,腺癌,HER2+),既往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多年。

      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目前一线方案为,氟尿嘧啶+铂类联合曲妥珠单抗(HER2+),而相关指南指出,既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使用氟尿嘧啶类药物,心脏毒性明显升高,即本患者应用氟尿嘧啶类药物有相对禁忌,因此试用奥沙利铂130 mg/m2 d1+雷替曲塞3 mg/m2 d1 Q3W 方案。采用该化疗方案4个周期,进食哽咽感好转,CEA、CA199、CA125、AFP均正常,复查腹部CT示:①贲门、胃体病灶明显缩小,胃周淋巴结缩小、减少;②门静脉主干癌栓基本消退。再次评估考虑化疗有效,目前存在手术D2根治R0切除可能,患者及家属未接受手术,选择继续化疗,原方案继续4个疗程。后随访,患者进食哽咽感消失,偶有进食后腹胀,复查CEA、CA199、AFP均正常,CA125 80 U/ml轻度升高,三系、肝肾功能正常,腹部CT:①贲门、胃体胃壁增厚,胃周淋巴结缩小;②门静脉癌栓消失。

      化疗结束随访期间,未继续入院复查,15个月后患者因腹部饱胀不适2周再次入院,消瘦面容,恶异质表现,低蛋白血症,CEA、CA199、CA125均升高;腹部CT:①贲门、胃体胃壁明显增厚,较前片进展;②胃周淋巴结较前片增大,增多;③原门静脉癌栓消失;考虑胃癌进展,给予口服单药S-1,50 mg bid po d1~14 Q3W,维持3个疗程,8月后患者死亡,总生存期31个月。

      本病例显示,对于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多年的患者,将氟尿嘧啶类药物替换为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方案,可预防发生心脏毒性。患者应用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癌灶退缩,门静脉癌栓消失,说明该方案对肿瘤较为敏感、有效,也显示了该方案对于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