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应云清 程忻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造成约25%的缺血性卒中,并且是老年人脑出血和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1。CSV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由于没有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等混杂因素,CADASIL可作为研究CSVD的加速模型。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破坏是CSVD的潜在发病机制。目前评估BBB破坏的影像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最常用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DCE-MRI通过静脉注射钆造影剂,计算钆被动转运通过BBB的速度,即BBB渗透率(Ktrans);Ktrans值越高,代表BBB内皮或紧密连接的结构性破坏越明显2。另一种是近期提出的基于ASL测量BBB水交换率(kw)的磁共振技术,以水分子作为内源性造影剂。由于水分子的分子量远远小于钆,可以更容易地通过BBB,因此kw比Ktrans的敏感性更高;此外,水分子可通过多种方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如AQP4水通道)通过BBB,可反映除结构破坏以外的BBB损伤,但是这也使kw的病理特异度较低3。目前认为这两种影像技术能互补地检测BBB破坏情况。
既往有两项研究用DCE-MRI评估CADASIL病人BBB破坏情况,得到了不同的结论4, 5。而今年报道的两项研究使用弥散准备的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DP-pCASL),一致发现CADASIL患者kw降低6, 7。
本研究旨在CADASIL患者和健康对照中同时进行DCE-MRI和DP-pCASL扫描,比较患者和对照Ktrans及kw的差异,并探索这两种参数与CSVD影像负荷、认知水平的相关性,以明确CADASIL的BBB破坏特征。
这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40例CADASIL和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磁共振扫描、神经心理量表评估、临床信息采集和体格检查。计算全脑、皮层灰质(cortical gray matter, CGM)、深部灰质(deep gray matter,DGM)、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WMH)和正常白质(normal appearing white matter,NAWM)的平均kw和Ktrans(由于健康对照组WMH很少,仅在病人组分割出WMH RO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别比较两组kw和Ktrans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kw和Ktrans的相关性,并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kw和Ktrans与CSVD影像标志物及认知水平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CADASIL组全脑(P<0.001)、CGM(P<0.001)、DGM(P=0.002)及NAWM(P<0.001)的kw较对照组降低,而Ktrans无差异。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DASIL组kw和Ktrans仅在DGM存在显著负相关(r=-0.381,P=0.029),在健康对照组中未发现显著相关性。
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全脑、CGM、WMH、NAWM的kw与腔隙灶个数呈显著负相关,全脑和各ROI的kw与总体认知、记忆功能、注意、语言功能呈显著正相关,而Ktrans与影像标志物或认知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Ktrans和kw反映的BBB破坏机制是不同的。在CADASIL中,kw和存在明显下降,且和影像标志物及认知功能显著相关,而Ktrans无显著差异。CADASIL的BBB破坏可能以水交换率下降为特征,而非BBB渗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脑小血管病影像和发病机制研究,参与建立医院脑小血管病队列和社区老年队列。以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Brain发表文章1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1篇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青年拔尖人才、卫生健康学科带头人,入选世界卒中组织(WSO)未来卒中领袖计划。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副主委、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常委、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小血管病委员会常委、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主攻脑卒中急性期影像和救治、脑小血管病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国自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受邀在Lancet Neurology发表评述,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Circulation Research, Brain,Annals of Neurology,Neur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主编专著1本,执笔撰写了本领域的行业学会共识3部
(中国医学论坛报WSC 2023系列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