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张伟教授:推动行业进步——上海市医学会呼吸治疗学组成立|第八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

2024-11-08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沪上金秋,风清气爽。2024年11月1日至3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主办的第八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在美丽的上海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提高基层呼吸慢病诊治能力,促进呼吸慢病全程管理水平”,会议汇聚了国内外众多呼吸病学的顶尖专家和学者,大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是呼吸健康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研究的学术盛宴。期待通过此次盛会,能够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动实践,为呼吸病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大会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呼吸采访了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专科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组长、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张伟教授。

video



一、在本次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上成立了上海市医学会呼吸治疗学组,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成立学组的背景和初衷。

呼吸治疗专业及其对应的呼吸治疗师职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领域。2011年,我们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下成立了呼吸治疗学组。这一学组的成立得到了王辰院士的大力支持,并由他担任了第一任学组组长。王辰院士当时便预见到了呼吸治疗职业的发展前景,并在呼吸危重症专业中给予了大力支持。此后,在陈荣昌教授、梁宗安教授和解立新教授三任组长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呼吸治疗师的数量逐渐增加。


2019年,在人社部的大力推动下,呼吸治疗师被列为一个新的职业发展方向。此后,呼吸治疗师参与了全国各地的呼吸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并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例如,新冠疫情期间那位著名的陪患者看夕阳的医生,实际上就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呼吸治疗师刘凯。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已经有接近1000名专职呼吸治疗师,且这一数量仍在逐渐增加。


近年,呼吸治疗专业人才培养也得到了逐步的发展。早在1997年,原华西医科大学(后并入四川大学)招收了第一届呼吸治疗专业的学生。随后,郑州铁路技术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一批学校也招收了专科学生。前两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又招收了五年制本科的呼吸治疗专业学生。同时,在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也增设了呼吸治疗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从专科到博士的完整呼吸治疗专业培养体系。然而,由于这是一个相对新兴的职业,毕业后的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发展起来。


目前,全国各个省市的学术组织中都在积极成立呼吸治疗学组。在本届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的大力支持下,呼吸治疗学组在第八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上正式成立。在各省市学组的推动下,各地的呼吸治疗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二、当前呼吸治疗学国际发展现状如何,我国目前有哪些差距和不足?

成立这个学组的初心主要是通过汇聚全国各地的同行之力,推动呼吸治疗师这一职业的发展路径。目前,大多数呼吸治疗师仍沿用康复师、康复技师的职称序列,专门的呼吸治疗师职称序列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但我相信,随着我们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在危重症患者救治、呼吸康复、肺功能评估、睡眠医学以及介入呼吸病学等领域中,呼吸治疗师的作用日益凸显,将有力推动这些岗位的职业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呼吸治疗师职业路径的发展。最终,这将使我国的呼吸治疗师职业迎来更加长足的进步。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提升职业地位,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和医生都能从中受益。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康复效果,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体现。王辰院士提出的“促防诊控治康”理念,正是从全生命周期提升人民生命健康的维度来解读卫生事业从业人员的作用。在这一全链条中,呼吸治疗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是在心肺康复还是重症患者诊治中,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大会我们特别邀请了全球知名的呼吸治疗专家——美国呼吸治疗国家委员会(NBRC)前任主席David L.Vines教授,为我们带来两个专题讲座:一是美国呼吸治疗师的职业培训,二是职业认证。美国的呼吸治疗学会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逐步发展,现已形成完善的呼吸治疗师职业体系。在美国,呼吸治疗师从业人数庞大,拥有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路径,且薪资待遇优厚。相比之下,我国呼吸治疗师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人数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但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贡献应被看到并受到鼓励。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学组的成立,为呼吸治疗师职业的发展明确方向,促进这一专业的不断成长,最终让人民的生命健康受益。同时,我们也期待国内呼吸治疗师能够拓展工作范围,像美国同行一样,在康复机构、社区卫生中心、肺功能评估、睡眠医学以及医学中心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三、呼吸治疗学组成立后,将通过哪些举措提升我国呼吸治疗水平?

首先,我们成立这个学组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推动从业人员的发展。去年,我们申请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职业教育项目,旨在借鉴欧美经验,探索呼吸治疗师的发展途径。然而,传统的院校培养的呼吸治疗师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们面临着如何提升人民生命健康的挑战。因此,我们去年还申请了呼吸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项目,以弥补这一缺口。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表明,通过培训护理人员成为呼吸治疗师,可以迅速增加专业人员数量,并承担大部分工作量。我们一直在推动呼吸治疗师的培训工作,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其次,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是呼吸治疗师的职业认证问题。目前,在人社部的职业分类中,呼吸治疗师被归为04大类,而医生、护士、律师等则属于02大类。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从业人数尚未达到一万人的最低要求。虽然这一要求并非硬性规定,但人数不足确实影响了职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需要扩大呼吸治疗师的队伍,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达到国家的要求,从而尽早解决呼吸治疗师的职称问题。


再者,我们希望通过建立正规的学术组织,带领呼吸治疗师开展非重症相关的临床研究,获取更多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科研数据。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这样的研究才更有意义。我们希望在学术组织中提供职业认证、职业发展和临床研究等平台,推动呼吸治疗学组的发展。


最后,上海市医学会能够给予我们这次机会建立呼吸治疗学组,也是基于前期大家所做的大量工作。医学会和呼吸病学专科分会的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和支持。他们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建立学组,更好地推动呼吸治疗相关工作的开展,这才是我们成立学组的真正目的。


感谢张伟教授审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元璐报道
审核 李妍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