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学笔记|慢阻肺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2022-11-15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头图.jpg

点击图片,马上报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防可治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为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由有害颗粒或气体暴露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炎症所致。2015年我国≥40岁人群患病率高达13.7%,远超国际水平,估算总患病人数接近1亿。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的死亡率高居全球之首。根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慢阻肺是我国2016年第5大死亡原因,2017年第3大伤残调整寿命年的主要原因,且依旧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多因出现明显呼吸道症状才首次就诊,此时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已损失大半,多数重度患者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究其原因,与慢阻肺起病隐匿,早期肺功能损害轻微有关,而这些患者往往首诊于基层医疗机构。因此,基层才是慢阻肺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第一线”和“主战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慢阻肺的基层防控相较于传统的“老高糖”(老年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慢性病严重滞后。无论是基层医护人员还是患者或高危人群,对慢阻肺的认知不足,社会大众包括媒体对慢阻肺的关注度远低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研究分析慢阻肺基层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将会为建立慢阻肺防治体系、提升基层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慢阻肺诊断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高达70%的慢阻肺患者存在诊断不足。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在调查前已经确诊慢阻肺的患者仅占32.9%。深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高达89.6%的患者未被诊断。另一方面,我国慢阻肺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多数已有明显咳嗽、咳痰和(或)气喘症状,不少病例因急性加重才首次就诊。肺功能损害以GOLD 3级或4级居多,平均每4个月发生一次急性加重,住院治疗是慢阻肺的主要医疗支出,占比高达77%、每人每次因急性加重住院的平均费用高达11598元。


慢阻肺的筛查方式有2种,即广泛的人群普查和高危人群筛查。业内对于广泛的人群普查仍有争议。2013年英国国家筛查委员会指出:“不推荐为了发现处于早期阶段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全国性的筛查”。人群普查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但并非针对于慢阻肺的高危个体。研究显示经肺量计筛查发现的轻度气流受限的无症状慢阻肺患者,其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和生活质量与肺功能正常者无显著差异。高危人群筛查即对有高危因素、有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现阶段,基于我国庞大的慢阻肺高危人群及医疗卫生水平及医疗投入,高危人群筛查可较好地指向目标人群并获得较高的诊断产出。也就是说,通过对≥40岁人群或有慢阻肺高危因素患者的筛查是目前基层工作的重点。


关于早期干预能否改变慢阻肺疾病进程方面,我国钟南山院士、冉丕鑫教授团队在全球率先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针对气流受限GOLD 1级或2级患者,采用噻托溴铵治疗,结果证明,与安慰剂组对比,可以持续改善肺功能(FEV1等指标)及其下降速率、生活质量、急性加重,且耐受性好,为轻中度气流受限的慢阻肺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的证据,并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因此,基层医疗机构通过高危人群筛查策略,及时发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气流受限轻的慢阻肺患者,通过及时的非药物(如戒烟)或药物进行干预,实现从治疗“令人沮丧”的中重度患者向“让慢阻肺患者维持在无或轻微症状”的策略转变,即把工作重点转向疾病上游阶段的干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花费。


节选自《基层慢阻肺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现状与对策》作者王凌伟 陈荣昌

猜你想看

一文了解社区获得性MRSA和医院获得性MRSA

氨茶碱、多索茶碱和二羟丙茶碱有何区别

肺隐球菌病

鹉热衣原体肺炎

易坦静,该如何正确应用于儿童?

呼吸每月热榜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氨基糖苷类药物应用四大误区

咳嗽的评估工具有哪些?


1644547738360.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