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为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音刺激或日常生活中活动可加重头痛,安静、休息环境可缓解症状。这是一种长期的、常见的、易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发作时其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以单侧常见,或双侧交替发作或累及双侧,同时可伴随一些自主神经症状如畏声、恶心、呕吐、畏光等,具有发病时间长、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频繁和严重的头痛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学习或工作能力下降,对其精神和生活造成伤害,使之意志消沉,备受折磨。在临床上常见,仅次于紧张性头痛。
偏头痛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约60%以上偏头痛患者有头痛家族史,其亲属中发作偏头痛的概率明显偏高,约是一般人群的3~6倍。提示可能与遗传有关,但遗传方式尚未肯定。此外,与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的基因突变及偏头痛的常见类型有关,提示偏头痛与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紊乱有关。
内分泌与代谢因素 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多在青春期发病,更年期后逐渐消失。女性患者发作常与月经周期有关,在月经前期或月经期发作,而在妊娠期头痛发作可减少或完全停止。发作可能与女性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提示内分泌与代谢因素参与偏头痛的发病。
饮食因素 某些食物能诱发偏头痛发作,如奶酪、巧克力、啤酒、熏鱼等,服用血管扩张剂也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其他因素 情绪紧张、焦虑、疲劳、应激以及应激后的放松、睡眠过度或过少、禁食等在一部分患者中为重要的激发因素;部分患者则在噪声、强光或气候变化时诱发。
偏头痛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包括加强宣教,树立正确、科学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乐观的生活方式,寻找并尽量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药物治疗包括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两个方面。
根据不同的症状,预防偏头痛的药物有以下几类: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β受体拮抗剂如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等,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钙通道阻滞剂如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药物均可减少偏头痛患者的发作频率,但副作用较大,如口干、嗜睡、昏睡、睡眠不足、胃肠道反应等,严重时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等。
急性发作期治疗分为偏头痛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其中非特异性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作用机制主要是由于该类药物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有报道指出,镇痛药也可联合咖啡因等抗焦虑药或止吐药治疗,效果较好。特异性药物主要包括曲坦类药物,麦角碱类衍生物和钙通道阻滞剂。
曲坦类药物的作用:① 通过刺激血管5-HT1B受体使脑血管收缩;② 通过刺激三叉神经的突触前5-HT1D受体抑制硬膜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和血浆外渗;③ 通过刺激脑干的5-HT1B或5-HT1D受体抑制三叉神经核的兴奋,从而缓解疼痛,达到治疗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外用于临床的曲坦类药物有舒马曲坦、佐米曲坦、利扎曲坦、纳拉曲坦、氟伐曲坦等,前3种具有起效快、高效的特点,但复发率高。后2种复发率低但起效慢且低效,临床上通常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选择用药。由于曲坦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口干和头晕等较严重,故曲坦类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皮下、口服、鼻用喷雾剂和栓剂等,适用于不同的患者。
另一种特异性药物麦角胺——双氢麦角胺属于麦角毒碱类衍生物,出现于曲坦类药物之前,其能有效缓解偏头痛,但副作用较大,如恶心、腹痛及痉挛。由于此类药物的口服副作用较大,且生物利用率小于直肠给药或患者对麦角胺耐受度较差,目前国外已有鼻喷雾剂上市,效果优于口服给药。除以上常用药物,还有使用哌替啶、吗啡、羟可酮、右丙氧芬等强力镇痛麻醉药治疗偏头痛的报道,该类药物虽有效果,但成瘾性或头痛反复的概率较大,故只能用于频繁头痛或对麦角胺及曲坦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
来源:人卫药学 节选自《疼痛药物治疗学》
危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原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