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推动麻醉学科建设,提升医疗幸福感

2022-04-21作者:赵梦雅资讯
资讯非原创


4月2日,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带领下,广大麻醉同道迎来第六届“中国麻醉周”。为响应本届麻醉周主题,共同推动社会对麻醉医生的理解,提升麻醉学科价值认知,推动麻醉学科人才发展建设以及围术期医学发展,进而促进和提升人民群众在医疗服务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米卫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锋教授参与麻醉科普和教育系列 “麻醉与效率”话题的媒体采访活动,线上出席的媒体有人民网、医师报、健康报、医脉通普外科、中国医院院长、搜狐健康。本报记者特将媒体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米卫东.jpg


教授

米卫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五任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多家专业杂志的编委或常务编委

【米卫东教授】

麻醉学科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1842年3月30日,麻醉医生Crawford Long用乙醚作为麻醉剂,成功完成了一例患者的颈部外科手术。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定为“中国麻醉周”。2018年,我们做了全国民众对麻醉学科的认知调查,以线上的形式调查了100万民众。调查显示,普通民众对麻醉科工作存在两大误区,第一,认为麻醉只是打一针麻醉剂,睡一觉;第二,认为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全程守护。因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希望通过“中国麻醉周”更深入地向民众科普麻醉知识,宣传普及麻醉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知晓率和认可度。


麻醉科的工作内涵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不仅要保证患者手术无痛开展,更要保障患者在手术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安全。一方面,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时处理大出血、过敏性休克和心脏骤停等异常事件;另一方面,麻醉医生救治经验丰富,在突发事件的临床救治工作中,起到先锋队和主力军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麻醉治疗在疑难疾病和罕见病的诊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麻醉学科在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枢纽作用,麻醉医生也被称为“最佳救命室”。


麻醉科是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缩影,也是一个国家医疗行业的缩影。2019年,国家卫健委884号文件鼓励建立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AICU),其重点收治对象为手术后的高龄患者、术前严重合并症或术中严重并发症患者、大手术后需要继续进行重要脏器系统功能支持和管理的患者。AICU有效搭建了普通病房与ICU之间的桥梁,通过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时监护治疗,减少ICU工作负荷,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安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日间手术指病人在一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特点,这要求麻醉科医生在门诊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和并发症风险评测,制定最优麻醉方案。AICU和日间手术是麻醉学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创新和实践探索,也是提升我国医院临床实践和管理水平的关键。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麻醉学科作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将努力构建以麻醉手术中心、日间手术中心和无痛诊疗中心为基石的 “三线并轨”的学科发展构架,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麻醉科医生在确保围手术期安全的同时,应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提高识别内外科各种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处理能力,架起一座护佑危重患者的生命之桥,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精准、安全、舒适的医疗服务。

俞卫锋.jpg


教授

俞卫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系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学组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科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麻醉医师联盟(WFSA)疼痛委员会委员

【俞卫锋教授】

麻醉学科是医院效率的“节拍器”

近年来,麻醉学科发展迅速,加速康复外科(ERAS)、自动化麻醉和手术机器人等理念和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精准麻醉”的发展,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成绩。在熊利泽教授担任全国主任委员后,积极倡导并推动 “麻醉学科”向 “围术期医学科”转变。 麻醉学科的工作目标由“保证手术室内患者的安全与无痛”发展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近期预后和长期生存”。


麻醉学科作为医院的平台枢纽和节拍器,其工作效率、医疗和科研水平与社会医疗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在人才建设方面,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是带领麻醉科发展的关键,其工作重点是培养能与科室共同发展的优秀人才。在科室管理方面,麻醉药品的管理十分严格,在满足患者对舒适化医疗需求的同时,实现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是麻醉科医生的工作重点。因此,医院应加大对麻醉科的人力、设备和药物等资源投入,提高治疗效率;麻醉科室带头人应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对科室管理的重点进行详细的分工,将科室管理形成“无为而治”的境界。


目前,麻醉学科致力于创建多学科合作(MDT)医疗模式,搭建医、麻、护、患四者的相互配合的ERAS合作平台。“医”指外科医生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后置管;“麻”指麻醉医生应首选时效短、对生命体征影响小、起效快、副作用少的方案,做好患者监测以及术后镇痛、并发症预防等工作;“护”指护士在术后应积极帮助患者早期禁食、早期下床、早期锻炼等;“患”指患者及其家属应支持并配合科室的工作。近年来,仁济医院始终重视发展ERAS的系统性和协作性,拥有麻醉医生近300人,完成日间手术比例超过48%,其中难度3-4级占比56.7%,在国内遥遥领先。


现代医学的发展带动了麻醉领域新药和仪器设备的研发。新一代的阿片类药物已进入临床Ⅲ期试验,其侧重于主导镇痛作用的G蛋白耦联通道,副作用较小,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和更高质量舒适化医疗。随着多种麻醉仪器和检测设备的应用,麻醉医生可多方面监测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稳态,实现精准用药。近年来,国家发布的多项重要文件指出,要加快改善麻醉学科的建设和服务范畴,以点带面牵动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国家对药品、耗材等集采力度逐年提高,由新技术带来的医疗费用也可能纳入医保,使患者拥有更为优质的服务和医疗体验的同时,不增加经济负担。相信未来,在新药和新技术的辅助下,麻醉医生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患者将通过“精准麻醉”获得最佳治疗方案,实现获益。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