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精彩回眸 | CLDN18.2精准检测,照亮胃癌治疗之路 !

2025-01-10作者:CMT-壹生资讯

病理诊断是通过手术切除、内镜活检、细针穿刺等方式获取人体组织或细胞,经过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疾病的性质。特别是在肿瘤领域,病理诊断能够明确肿瘤的恶性程度、分型、转移情况以及特定基因的表达等,被誉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近期,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启动“2024-2025肿瘤病理诊断能力提升项目”,通过专家讲座、阅片读图、互动问答以及随堂测验等多种培训形式,帮助广大医师提升取样、制片、染色、诊断和报告的能力,以提高肿瘤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第一期培训会议在线上圆满召开,聚焦胃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现状、染色要点及切片判读技巧。现整理会议精粹,以飨读者。



安斯泰来 盛主席.png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盛伟琪教授发表致辞,强调了肿瘤病理诊断领域的重要性以及生物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中的关键作用。为此,会议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宇教授黄小征教授进行精彩授课,分享各自的宝贵知识和经验。












耀眼新星:CLDN18.2引领胃癌精准诊疗新纪元











孙宇教授.png

孙宇教授深入解读了胃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现状及发展。除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经典靶点外,近些年胃癌新靶点不断涌现。在分子诊断领域,国内外最新指南均涵盖HER2、微卫星不稳定(MSI)/错配修复蛋白(MMR)状态、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以及CLDN18.2等标志物的检测。其中,《2024 CSCO胃癌诊疗指南》针对CLDN18.2的检测已由2023年版的III级推荐(2B类证据)升级为II级推荐(2A类证据),充分体现了这一新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此外,《NCCN胃癌指南》最新版本新增了对CLDN18.2的检测推荐,即对于未经治疗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胃癌患者,如果考虑使用佐妥昔单抗治疗,则可进行CLDN18.2检测。CLDN18.2阳性的定义为≥75%的活的肿瘤细胞显示中至强的膜染色(2+或者3+),低于75%则为阴性。


在正常组织中,CLDN18.2主要见于胃上皮,且CLDN18.2的抗原表位通常隐藏在细胞内,不易形成抗原抗体的结合。在胃癌组织中,CLDN18.2的表达不仅保留,而且由于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破坏,CLDN18.2的抗原表位暴露在细胞外,使其成为特定的治疗靶点。CLDN18.2在肿瘤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即在同一肿瘤的不同区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水平。这种异质性对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而且CLDN18.2在不同胃癌分型中的表达率不同,特别是在弥漫型胃癌中的阳性率更高。有研究表明,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CLDN18.2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用于CLDN18.2的评估。


总体而言,CLDN18.2作为胃癌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统一检测标准,还要考虑肿瘤异质性问题。为了准确评估CLDN18.2的表达,可能需要多个活检样本以捕捉肿瘤内部的异质性,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规范操作:从取样到染色的全流程优化











黄小征.png

黄小征教授详细介绍了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染色技术,特别是CLDN18.2的免疫组化检测。他强调了标准化实验流程的重要性,包括标本采集、固定、脱水、包埋和切片等步骤,为病理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参考


标本采集与处理是染色技术的基础环节。黄教授指出,多点取材是提高检测准确性的关键,活检标本建议取6~8块,原发灶与转移灶均可用于CLDN18.2的检测。在固定环节,黄教授详细介绍了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的使用要点,强调固定液与标本体积比应达到4:1,最佳为10:1,固定时间不少于6小时,不超过24或36小时,以避免组织过度固定或固定不足,从而影响后续的染色效果和检测的准确性。在切片制作环节,切片厚度的精准控制至关重要,3~4微米的厚度既能保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又便于后续的染色和显微镜观察。推荐使用质量优质且亲水性好的载玻片,以减少抗原的丢失,确保染色的均匀性。此外,黄教授还讲述了切片保存与检测时间的注意事项,建议在切边未染色状态下45天内完成检测,但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抗原,应尽量做到当天染色。


在染色技术方面,黄教授详细介绍了自动化染色设备的使用优势,也强调了检测试剂与系统的匹配性,以确保染色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在染色过程中,对照组的设置也需关注一些细节,一般用正常的肠化生胃组织标本进行阳性对照,不建议使用正常的扁桃体作为阴性对照。同时,黄教授详细分析了一些常见染色问题的预防与解决方案,如组织处理不充分导致的非特异性着色、切片质量问题以及自动化染色中试剂滴加不充分等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定期更换脱水机试剂、选用阳离子片、定期维护染色设备等。












慧眼识图:切片判读的实战技巧与精解











孙宇2.png

孙宇教授结合具体的实例分享了CLDN18.2的染色评估,进一步加深了参会者对切片判读要点和答案解析的理解。


在判读标准方面,孙教授详细介绍了肿瘤细胞的染色强度和百分比的评估方法。判读时要关注肿瘤细胞的膜染色强度,区分弱、中等、强阳性,并以75%的存活肿瘤细胞显示中等至强膜染色作为阳性标准。判读过程中,首先确定分子(肿瘤细胞)和分母(总细胞数),然后从低倍镜下观察整体染色情况,逐步放大至高倍镜下仔细评估肿瘤细胞的染色强度和分布。


孙教授特别强调了在判读过程中识别存活的侵袭性肿瘤细胞的重要性。只有存活的侵袭性肿瘤细胞才应纳入评分的分子,而非侵袭性的异型增生、坏死碎片以及非肿瘤细胞(如淋巴细胞)等均不应计入。孙教授通过对比HE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展示了如何准确区分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确保判读的准确性。


在染色模式方面,孙教授描述了不同的染色表现,如环绕式、基底侧膜和顶端膜染色,并指出这些模式对判读结果的影响。她还提到了肿瘤内部的异质性问题,强调在评估时要考虑肿瘤的不同区域可能存在的染色差异,以及如何通过多点取材和综合分析来克服异质性带来的挑战。


在切片判读中也可能遇到一些其他挑战,如粘液和淋巴细胞的干扰、染色不均等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解决策略。孙教授提醒参会者在判读时要仔细观察、反复对比,并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判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总 结


最后,盛伟琪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对两位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强调了会议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盛教授指出,胃癌是我国的常见肿瘤,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新发病例出现在我国。尽管近年来胃癌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其总体生存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CLDN18.2作为一个新兴的靶点,其检测已被纳入最新的胃癌指南中,这也预示着病理医师将更多地参与新靶点检测的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同时加强规范化培训,从而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随着CLDN18.2靶向治疗药物——佐妥昔单抗在我国获批上市,CLDN18.2检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治疗机会。





httpsapps.medtrib.cnmediaphonegenseeapp0603a0e19-509b-4e58-8333-fd7562f44bbe.html.png


2024-2025肿瘤病理诊断

能力提升项目第一期培训会

扫码观看回放!




(本文由黄小征教授审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