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什么是直肠前突?
直肠前突即直肠前壁与阴道后壁的一部分向阴道疝出,又叫直肠膨出,是后盆底松弛性疾病。直肠前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费力、大便不尽及肛门阻塞感,常伴会阴区坠胀不适,更有排便困难者常用手指按压肛周及阴道后壁协助排便。其发病率较高,多发于中年女性。
直肠前突的病因是什么?
1.分娩
直肠前突多见于经产妇,胎儿经阴道分娩时,位于阴道后壁与直肠前壁的直肠阴道隔承受高压使耻骨直肠肌的交叉纤维断裂,使直肠阴道隔变薄。有时伴随产钳及阴道侧切的应用,盆底肌肉腱膜、结缔组织、肛提肌和阴部神经等多处损伤,更容易使阴道后壁受损。
2.年龄
停经后的妇女,身体各机能下降,直肠阴道隔部位的弹性纤维减少变薄,更易发展为直肠前突。
3.慢性便秘
长期慢性便秘,排便困难,排便用力使干硬的粪便对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产生重压,形成直肠前突。
如何诊断直肠前突?
1.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可触及肛管上端的直肠前壁一圆形或卵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严重者可将阴道后壁推至阴道外口。用力排粪时突出更明显。
2.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是诊断直肠前突的主要检查方法,可见到直肠前壁向前突出,钡剂通过肛管困难。前突的形态多为袋状,鹅头角状或土丘状,边缘光滑,如前突深度超过2cm,其囊袋内多有钡剂嵌留;如合并耻骨直肠前肌病变,则多呈鹅征。排粪造影检查可监测直肠前突的深度进而将其定义为轻度(0.6~1.5 cm)、中度(1.6~3.0 cm)、重度(≥3.1 cm)。
3.所隔排出试验
将一头连接气囊的导管插入肛门壶腹部,注入100ml气体。让患者用力做排便动作,从中了解直肠的排泄功能。正常者5分钟内可将气囊排出,超过5分钟者为排出延迟。
如何治疗直肠前突?
1.保守治疗
适用于初发及轻度直肠前突患者或临床症状不明显者。
多食粗粮或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多饮水,多运动,定期排便,可选用一些预防便秘的药物,但不建议采用泻剂或灌肠。
通过以上治疗,一般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过3个月正规的非手术治疗,症状无好转、疗效不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疗法
患者临床表现典型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持续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明显好转者,或者重度直肠前突且用手按压阴道壁辅助排便者(无并发其他引起便秘的疾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硬化剂注射疗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直肠黏膜套扎等方法,提拉直肠黏膜,改善直肠前突,从而改善便秘情况。
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辛学知
文章首发自辛学知公众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