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尽早尽快恢复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中的神经细胞,已成为公认的基本治疗理念。大量研究证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地开通血管,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功能预后。目前各国指南均推荐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尽管阿替普酶显著提高了堵塞血管的开通率,但其对纤维蛋白溶解功效有限,且药物半衰期较短,静脉推注后,还需持续静脉滴注,临床应用方便性亦欠佳。最新一代的溶栓药替奈普酶是一种经过修饰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有更长的半衰期,且使用方法较为便捷,应用静脉推注方法可起到开通堵塞血管的作用。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劣于阿替普酶,此外,与阿替普酶相比,替奈普酶具有低治疗成本的优势。这些都展示了替奈普酶良好的前景。
对于发病超过4.5小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研究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2018年、2019年两项基于影像筛选的研究(Wake-Up和EXTEND)均证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可延长至9小时。对于基于常规影像筛选的发病4.5~6小时缺血性卒中,国际大型研究的荟萃分析提示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无效。然而,国际卒中登记研究(IST3)提示发病4.5~6小时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能有效。我国的九五攻关计划研究发现,发病4.5~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带来获益,因而被中国指南推荐。但是这些结果并不被国际指南所接受。我们最近的探索性EXIT-BT研究发现:应用替奈普酶对于发病4.5~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明显改善早期神经功能预后,对远期神经功能结局可能带来临床获益。
基于上述背景,考虑到替奈普酶静脉溶栓的潜在优势以及我们探索性EXIT-BT的研究结果,我们开展了EXIT-BT2研究,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探讨替奈普酶治疗发病4.5~6小时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盲法评价结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样本总量设定为1440例,每组患者720例。患者在经过入排标准的筛选后随机分为两组——替奈普酶组和对照组。
替奈普酶组:静脉推注替奈普酶(按0.25 mg/kg, 5~10秒钟内静脉推注,最大剂量25 mg),同时给予患者基于指南的标准治疗。
对照组:给予患者基于指南的标准治疗。
两组分别在基线(一般情况、NIHSS评分、头CT、相关实验室检查),随机化24(-6/+12)小时进行评估(头部CT、NIHSS评分),并在10±2天(NIHSS评分)、90±7天(mRS评分)进行随访。
该研究入组标准:(1)年龄:18~80岁;(2)发病到治疗时间:4.5~6小时;(3)头部CT证实的缺血性卒中,且未见明显的低密度改变;(4)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且NIHSS≥4。主要排除标准为存在静脉溶栓禁忌证及计划进行MRI或CT灌注检查以判断是否符合EXTEND或Wake-Up研究标准。
研究的疗效指标为随机化90±7天时极好预后(mRS 0~1分)的比例,主要安全性指标为随机化24(-6/+12)小时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
该研究入组患者如果符合取栓标准可以取栓治疗;如果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替奈普酶组,患者将免费应用替奈普酶;有专门CRC负责数据的录入和CRA的质控;试验方案已被European Stroke Journal接收发表;目前入组24例。希望此研究能够为未来这类人群是否进行溶栓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本文转自:神经时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