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3月4日晚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两份提案。同时,他还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
在介绍进一步加强专病医联体建设的提案时,李院长表示,分级诊疗是健康中国建设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医联体建设则是实现分级诊疗有序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医联体建设推进成效显著,目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医联体建设。全国专科联盟已超过5900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未真正有效开展双向转诊,难以显著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
首先,基于专科联盟的医联体结构较为松散,未能实现顺畅的上转与下转。各医疗机构间专科能力及亚专业分布情况各异,各特定疾病间也未形成紧密的医生合作与联系,双向转诊难以持续。
其次,缺乏双向转诊的标准,未能根据特定疾病状况建立转诊指征。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没有针对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转诊阈值,也没有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前后的转诊标准,是否转诊多凭借医生个人经验。
在此背景下,以专病为抓手,深化医联体高质量内涵建设,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在回答《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提问时,李院长介绍,早在200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开始了医联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目前已创新建立了华西五大医联体模式。其中,医院为实现区域专科水平同质化,于2016年启动学科联盟建设,目前已建立了血液、心脏、急诊、精神等在内39个学科联盟。联盟通过“医院搭平台、科室结对子、医生交朋友”,由医联体中三级医院的科室牵头组织,以对应专科为单元,制定区域内标准化诊疗方案,形成患者双向转诊机制。
针对前述问题,医院于2019年进一步启动专病医联体建设,在学科联盟基础上强化以具体病种为单元,目前已建立包括肺结节/肺癌、脑卒中、包虫病、肾移植、慢性肾病在内的5个专病医联体。专病医联体相较学科联盟合作更为紧密,从源头实现了区域内专病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李院长在提案中建议,在全国推广建立紧密的专病医联体。
(一)统一专病转诊标准
由专病水平全国领先的三级医院牵头制定专病双向转诊指标体系,形成专病医联体内针对特定专病的上转标准及下转标准。
(二)统一专病诊疗路径
牵头医院组织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探讨形成区域内专病同质化诊疗指南与专病临床路径,并在各医联体单位推广应用,实现区域内专病同质化诊疗与规范化分级协同管理。
(三)统一专病连续医疗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实现“三级医院业务支撑制定诊治方案,基层医院治疗、康复、随访”的区域内专病患者全程连续管理。
总之,通过专病医联体的建立,可以从源头切实提升区域专病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实现区域专病患者诊治同质化、全程化、协同化,双向转诊落地见效,全面降低慢病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记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郑桂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