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政协委员李为民:进一步加强专病医联体建设

2023-03-05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3月4日晚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两份提案。同时,他还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照片.jp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


在介绍进一步加强专病医联体建设的提案时,李院长表示,分级诊疗是健康中国建设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医联体建设则是实现分级诊疗有序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医联体建设推进成效显著,目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医联体建设。全国专科联盟已超过5900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未真正有效开展双向转诊,难以显著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


首先,基于专科联盟的医联体结构较为松散,未能实现顺畅的上转与下转。各医疗机构间专科能力及亚专业分布情况各异,各特定疾病间也未形成紧密的医生合作与联系,双向转诊难以持续。


其次,缺乏双向转诊的标准,未能根据特定疾病状况建立转诊指征。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没有针对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转诊阈值,也没有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前后的转诊标准,是否转诊多凭借医生个人经验。


在此背景下,以专病为抓手,深化医联体高质量内涵建设,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在回答《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提问时,李院长介绍,早在200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开始了医联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目前已创新建立了华西五大医联体模式。其中,医院为实现区域专科水平同质化,于2016年启动学科联盟建设,目前已建立了血液、心脏、急诊、精神等在内39个学科联盟。联盟通过“医院搭平台、科室结对子、医生交朋友”,由医联体中三级医院的科室牵头组织,以对应专科为单元,制定区域内标准化诊疗方案,形成患者双向转诊机制。


针对前述问题,医院于2019年进一步启动专病医联体建设,在学科联盟基础上强化以具体病种为单元,目前已建立包括肺结节/肺癌、脑卒中、包虫病、肾移植、慢性肾病在内的5个专病医联体。专病医联体相较学科联盟合作更为紧密,从源头实现了区域内专病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李院长在提案中建议,在全国推广建立紧密的专病医联体。

(一)统一专病转诊标准

由专病水平全国领先的三级医院牵头制定专病双向转诊指标体系,形成专病医联体内针对特定专病的上转标准及下转标准。

(二)统一专病诊疗路径

牵头医院组织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探讨形成区域内专病同质化诊疗指南与专病临床路径,并在各医联体单位推广应用,实现区域内专病同质化诊疗与规范化分级协同管理。

(三)统一专病连续医疗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实现“三级医院业务支撑制定诊治方案,基层医院治疗、康复、随访”的区域内专病患者全程连续管理。


总之,通过专病医联体的建立,可以从源头切实提升区域专病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实现区域专病患者诊治同质化、全程化、协同化,双向转诊落地见效,全面降低慢病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记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郑桂香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