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黄岩、赵媛媛
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RINV)通常相较化疗更轻,但可能持续较长时间1,是亟须引起临床重视的放疗相关并发症之一。若不采取干预措施,约50%~80%的放疗患者会发生恶心呕吐症状;此外,剂量分割放疗可能在6到8周内进行多达40次治疗,引起持续的恶心呕吐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RINV的风险分级一般参考放疗部位。此外,需参考所使用的放射性药物的致吐风险以及RINV相关影响因素2:
中度致吐风险放射性药物:镥177注射液、131I-间位碘代苄胍;
低度致吐风险:镥(177Lu)vipivotide tetraxetan注射液;
轻微致吐风险:氯化镭[223Ra]注射液、碘[131I]化钠、钇-90替伊莫单抗注射液、锶-89、钇-90微球。
1) 照射部位:全身、上腹部放疗恶心呕吐发生风险增高
经全身照射后,90%的患者在30-60 分钟内发生呕吐;全腹腔常规照射(每次1.5 Gy),呕吐的发生率为60%5。
2) 照射面积:>400cm2
半身大面积照射,在2-3周内呕吐的发生率为80%5。
3) 同时合并化疗
4) 既往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
5) 头颅放疗时,应注意鉴别和防治放疗性脑水肿导致颅内高压引起的呕吐
至此,抗肿瘤药物与放疗的致吐风险等级与影响因素已介绍完毕。对于肿瘤患者发生的恶心呕吐,除了药物与放疗的致吐风险等级以外,患者的个人体质、其他疾病和伴随治疗等也会与恶心呕吐的发生有关2:女性患者、年龄<50岁、不饮酒或很少饮酒、妊娠晨吐史、晕动症史、焦虑症史、既往化疗药引起恶心呕吐史的患者、伴随用药(如阿片类止痛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的患者发生恶性呕吐的概率较高;有研究提示,亚洲女性 CINV的发生风险较高,既往抗肿瘤治疗时恶心呕吐体验、孕吐史和晕动症为预期性呕吐发生的高危因素2。此外,肿瘤患者还存在潜在的其他致吐因素2,4,如胃肠道合并症和用药等,在临床管理时需注意鉴别诊断。
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整合化疗药物致吐级别与其他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建立CINV风险的综合预测模型,以实现准确分层和制订个体化预防方案。已有研究显示,风险模型指导下的止吐治疗相比医生选择的止吐治疗能够改善急性期和延迟期CINV6。
如基于欧洲人群数据建立的Dranitsaris评分系统7,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患者在化疗后0-5天发生≥2级CINV的风险,以≥16分为阈值时,能够识别出每个化疗周期前预测风险≥60%的患者:
还有一项基于亚洲人群的HEC/MEC风险预测模型8,根据筛选出的7项CINV相关因素建立了列线图,其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率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而且使用便捷:
黄岩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赵媛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 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常委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 委员
美国Montefiore 医疗中心/爱因斯坦医学院 访问学者
获得“羊城好医生”称号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Cancer cell, J Hematol Oncol, EClinicalMedicine, J Immunother Cancer, Nat Commun,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Cell Rep Med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1. Radiation Oncology.
2. 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
3. 2023 MASCC/ESMO指南
4. NCCN 指南. V1.2024.
5. 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
6. Clemons M,et al. JAMA Oncol. 2016;2(2):225-31.
7. Dranitsaris G, et al. Ann Oncol. 2017;28(6):1260-1267.
Hu Z, et al. M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