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PD-1/PD-L1抗体联合CTLA-4抗体就是抗癌圈内大名鼎鼎的双免疫治疗。
截至目前,双免疫治疗,尤其是PD-1抗体联合伊匹木单抗已经正式批准用于晚期肾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肠癌、肝癌等其他诸多实体瘤中也有亮眼的表现。
双免疫治疗,在大部分实体瘤中的确是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不过最大的问题就是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控。
相比于PD-1/PD-L1抗体,伊匹木单抗单药的不良反应就已经增加了不少。如果让PD-1/PD-L1抗体再联合伊匹木单抗,那么,3~4级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将会达到50%以上,时不时出现的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让患者和医生都心有余悸。也正是这些不良反应,限制了双免疫治疗的大规模推广。
其中一个方向是开发减毒增效的新一代升级版CTLA-4抗体,目前这方面的努力还处于早期,有若干个升级版CTLA-4抗体正在世界各地开展临床试验,期待早日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第二个方向就是在现有CTLA-4抗体的基础上,调整用药的剂量和使用次数,以期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比如,一开始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中,双免疫治疗的使用方法是纳武利尤单抗1 mg/kg+伊匹木单抗3 mg/kg,两者联合有效率高达60%左右,5年生存率接近50%,是有史以来无BRAF突变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最佳疗效。
但是,该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实在有些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建议微调一下,变成纳武利尤单抗3 mg/kg+伊匹木单抗1 mg/kg,或者帕博利珠单抗2 mg/kg+伊匹木单抗1 mg/kg,也就是说PD-1抗体用标准剂量,伊匹木单抗的剂量大幅度下降。
应用这个方案,澳大利亚的MatteoS. Carlino教授开展过一项Ⅱ期临床试验,153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了治疗,中位随访超过3年,结果发现:71.9%的患者可以顺利用完4次伊匹木单抗,30.7%的患者成功用满2年的PD-1抗体,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1%,由于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而提前停药的患者比例是35.9%。
这个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停药比例,虽然依然较高,但是相比于原来的方案,已经有所下降。
疗效方面:治疗的客观有效率高达62.1%,其中完全缓解率高达27.5%,3年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59.1%,而3年总生存率高达73.4%。
从上图的生存曲线推测,该方案的临床治愈率同样在50%左右甚至略高。
来自匈牙利的T.Bakacs教授报道了131例来自23种不同类型的、其他标准治疗均告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接受上述调整后的双免疫治疗同时配合热疗,并酌情加上IL-2治疗的成果。
入组的患者主要是:难治性的肠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对免疫治疗未必敏感的实体瘤,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并配合局部热疗以及酌情安排的IL-2治疗,结果显示:
31.3%的患者肿瘤大面积缩小,无进展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高达66.5%。3~4级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
下面是一例双肺“天女散花”一样满肺都是转移灶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病灶基本消失的成功案例:
除了调整剂量,还有一种思路是调整用药的次数。
目前,多数专家认为CTLA-4抗体剂量调整到1 mg/kg,3周用一次,总共用4次就可以了;有的专家甚至认为,6周用一次,用4次就可以了。
近期更有专家提出来,或许用1次就够了。今年的世界肝癌大会上,就有专家分享了一份利用单次CTLA-4抗体联合标准剂量的PD-L1抗体(PD-L1抗体是一直用到毒性无法耐受或者疾病进展)治疗晚期肝癌的数据。
这是一个Ⅱ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分成4组:
第一组患者接受单次CTLA-4抗体联合标准剂量的PD-L1抗体;
第二组接受单药连续使用的CTLA-4抗体;
第三组接受连续使用的CTLA-4抗体联合标准剂量的连续使用的PD-L1抗体;
第四组接受单药连续使用的PD-L1抗体……
这个临床试验设计之复杂,可见其实药企也不知道到底如何排列组合对患者获益最大,因此,把各种可能性都进行了尝试。
结果显示:单次减低剂量的CTLA-4抗体联合连续使用的PD-L1抗体,这个组合似乎疗效最好。
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18.7个月,基本相当于目前已经上市的“可乐组合”(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或者是国产的“双达组合”(PD-1抗体信迪利单抗+国产的贝伐单抗)。该组合的有效率数据也不错,客观有效率为24%,其中包括1.3%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疾病控制率为45.3%。
咚咚癌友圈 平台发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