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付金蓉
1
JAMA子刊: 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死亡率
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肾上腺意外瘤(AIs)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尽管大多AIs为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NFAA),但有研究报道NFAA患者发生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风险仍高于一般人群。不过,仍需更多大规模研究确定NFAA是否与死亡风险有关。
本月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布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瑞典NFAA患者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
研究纳入了瑞典17726例NFAA患者,以124366例无肾上腺腺瘤的个体为对照组。研究的主要结局为NFAA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次要结局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
17726例NFAA患者中,10777例(60.8%)为女性,中位年龄65岁;124366例对照者中,69514例(55.9%)为女性,中位年龄66岁。
与对照组相比,NFAA患者的总体死亡风险显著增高。其中,NFAA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aHR 1.21)和肿瘤死亡率(aHR 1.54)显著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表明,年龄<65岁的NFAA患者中,死亡风险的增加更为明显(<65岁 vs >65岁:aHR 1.44 vs 1.15;交互作用P<0.001)。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
表1 NFAA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
图1 NAFF和对照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该研究表明,NFAA与总体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和肿瘤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在65岁以下人群中更为明显。这一发现为NFAA对于健康结局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未来仍需进一步明确该关联的发生机制。
2
JAMA 子刊:每日1次利拉鲁肽注射治疗代谢手术效果不佳的肥胖患者
代谢手术是治疗重度肥胖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通过减少食物吸收促进体重减轻。不过,仍有20%~30%的患者在减重手术后难以实现减重目标,可能与循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较低有关。
GRAVITAS试验表明利拉鲁肽有助于改善减肥手术后糖尿病持续或复发的患者的血糖控制1,但尚不清楚该药物对于这一患者群体的体重影响。
本月JAMA Surgery发布了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平行分组试验(BARI-OPTIMISE)2,旨在探究每日一次3.0 mg利拉鲁肽对未能通过代谢手术达到减重目标的肥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纳入了70例代谢手术后体重下降<20%、餐后半小时内GLP-1水平升高低于2倍的肥胖患者,以1:1随机接受每日1次3.0 mg的利拉鲁肽或安慰剂注射。研究的主要结局为自基线到第24周的体重变化百分比。次要结果包括身体成分、血糖指标、血脂和体力活动改变。
自基线至第24周,利拉鲁肽组(n = 31)的平均体重变化百分比为-8.82 (4.94);而安慰剂组(n = 26)为-0.54 (3.32),两组间平均差异为-8.03(95%CI,-10.39~-5.66;P<0.001)。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的体脂降幅更高,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主要不良事件为胃肠道反应,利拉鲁肽组和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0%和57%,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
图1 3.0 mg利拉鲁肽每日一次与安慰剂的疗效
表1 利拉鲁肽组和安慰剂组的次要结局评估
该研究表明,对于减肥手术效果不佳、GLP-1分泌不足的个体,每日1次 3.0 mg利拉鲁肽注射可在24周内使患者体重降低近9%,耐受性良好。考虑到研究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未来仍需延长随访时间,观察这一方案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健康结局的影响。
3
Lancet内分泌子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联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在儿童期即可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ASCVD)密切相关。脂蛋白(a)是一种LDL-C样血脂颗粒,主要由肝脏合成。研究发现近25%的杂合FH患者存在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但目前尚不清楚脂蛋白(a)水平如何影响FH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本月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发布了一项为期20年的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FH患者中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联。
研究对214例杂合FH的患儿(年龄8~18岁)进行了为期20年的随访。在基线、随访第2年、10年和20年,分别采集血样并测量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脂蛋白(a)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联。
基线时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3.0岁,194例(47%)为女性。基线时、随访2年、10年、20年后患者的脂蛋白(a)的中位浓度分别为18.5 nmol/L、21.9 nmol/L、17.1 nmol/L和20.8 nmol/L。随访期间,脂蛋白(a)浓度较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加有关。
与脂蛋白(a)<120 nmol/L的群体相比,脂蛋白(a)≥120 nmol/L患儿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每年多增加0.0027 mm。上述关联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仍具显著性。
图1 脂蛋白(a)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未经调整和调整后的关联
表1 患者特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联的混合效应模型分析
该研究表明,在FH患儿中,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颈动脉壁增厚密切相关,是FH患者发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未来应进一步确定早期开始降脂治疗是否有助于缓解脂蛋白(a)介导的动脉壁增厚,以改善FH患者的心血管预后。
4
Lancet内分泌子刊:胃旁路术和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减重手术主要包括胃旁路术和袖状胃切除术,有助于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血糖控制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尽管减重手术效果显著,其伴随的胃肠道症状、餐后低血糖和饮食紊乱等不良反应也值得关注。不过,目前仍缺乏不同减肥手术术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长期影响的比较性研究。
本月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发布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RCT),旨在评估胃旁路术和袖状胃切除术后3年,伴有T2DM的肥胖症患者的预后差异。
研究纳入109例BMI≥35.0 kg/m2、HbA1c≥6.5%或HbA1c≥6%且服用降糖药物、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袖状胃切除术(n=55)或胃旁路术(n=54)。研究的主要结局为术后3年患者报告结局、体重下降幅度和T2DM缓解率。
与袖状胃切除手术组相比,胃旁路术组患者与体重相关的生活质量改善较大;反流症状较轻;总体体重减轻更多,并且有更高的T2DM缓解率。术后3年,胃旁路术组患者共报告5例餐后低血糖,而袖状胃切除手术组未报告类似症状。两组间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倾倒综合征、抑郁和暴饮暴食症状无显著差异。
图1 3年随访时各症状的变化情况
图2 体重减轻和T2DM缓解情况
该研究表明,减重手术3年后,胃旁路术在体重相关生活质量、反流症状、体重减轻及糖尿病缓解方面优于袖状胃切除术。两种术式对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和暴食等症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通过以患者视角对减重手术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该研究为减重手术的术式选择提供了更多证据,有助于医患共同决策的实现。
5
NEJM: MIND饮食与轻度热量限制饮食用于预防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的比较
观察性研究表明,健康的饮食模式有助于减缓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减退。MIND饮食是地中海饮食与DASH饮食的复合饮食模式,鼓励摄入蔬菜、坚果、豆类和鱼类。有研究显示MIND饮食与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理标记物水平降低有关,不过目前仍缺乏干预性研究证实这一饮食模式的认知获益。
本月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布了一项双中心的RCT,旨在评估MIND饮食对认知衰退的预防效果。
该研究纳入无认知障碍、有痴呆家族史、BMI>25 kg/m2、饮食习惯不佳的老年人,以1:1随机分配接受3年的MIND饮食或轻度热量限制饮食。主要终点为自基线至3年后的总体认知评分和4项认知领域评分,次要结局为MRI评估的大脑特征变化。
最终纳入604人,其中301人被分配至MIND饮食组,303人被分配至对照组,93.4%的受试者完成试验。第3年时,两组患者中均存在总体认知分数的改善,MIND饮食组的标准化单位增加了0.205,控制饮食组增加了0.170,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并且,两组间的情景记忆、执行功能、知觉速度和语义记忆领域得分无显著差异。MRI显示两组间脑白质高信号区、海马体体积以及总灰质和白质体积变化无显著差异。
图1 试验期间总体认知得分变化
图2 MIND饮食组和对照饮食组的脑成像结果
该研究表明,在有痴呆家族史的认知未受损参与者中,遵循MIND饮食对认知水平的影响与轻度热量限制无显著差异。不过,该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未来仍需进一步评估MIND饮食对于其他认知结局的影响。
来源:代谢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