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下午6点,我正在吃饭,急诊电话响起,有要开始一轮抢救。这是一位53岁的男性,急性左心衰,经过1个多小时的床旁抢救,患者病情才逐渐稳定,随后送入监护室。
还没等从监护室出来,急诊又来电话了,当天晚上8点开始了第二例抢救。这次是一例49岁男子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直抢救到晚上十点多。
本以为连续抢救两人,该消停一会了吧?
可是真正的“战斗”才打响......
晚上11:30分,“急性心肌梗死传图群”,传来一张急性广泛前壁的心电图,男性44岁,自述胸闷。
刚刚脱下几十斤的铅衣,又要再次穿上,但先得把湿透了的手术衣换掉......
患者姓冯,44岁,发作性胸闷10天,持续不缓解1.5小时入院。
患者最近10天来,反复发作胸闷憋气,每次5分钟左右,尤其是上楼、快走的时候出现,休息几分钟就能缓解。患者未予重视,不曾就诊。
入院前1.5小时,也就是晚上10点,患者正准备去睡觉,突然再次发生胸闷憋气,较之前明显加重,且出现大汗。
冯先生怎么待着都不舒服,坐着不行、躺着不行、站着不行、打开窗户不行,前后反反复复折腾了1个多小时,感觉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时候才对家人说“不行,咱们去医院吧。”
很快冯先生就觉得有一种濒死感,这时候家人赶紧拨打了120。
120赶到后,测量血压90/58mmHg,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予以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口服。
并且立即在“急性心肌梗死传图群”,发布了患者的情况,这时候是晚上11:30。我们导管室再次做好准备,等待抢救患者。
冯先生有高血压8年,糖尿病3年,血脂一直未查,平时吃药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按时吃药,更不愿定时监测血压血糖水平。冯先生的父母、母亲均无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抽烟20余年,40支/天,少量喝酒,平时饮食不健康,体重控制不佳,极少运动,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时,心电图监护显示,患者血压92/60mmHg,血氧94%,心率93次/分,痛苦面容,周身湿冷,四肢冰冷,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问及湿啰音,心律齐。
直接送上手术台,立刻心脏造影,造影发现,左前方也就是前降支、最大的血管开口闭塞,左后方也就是旋支也是慢性闭塞;心脏三个大血管,就右侧一个大血管血流还可以。这种严重的心血管狭窄闭塞病变,死亡率非常高。
做完造影,患者出现休克烦躁的表现,不能配合手术,在非常狭窄的手术台上不停地躁动,这时候我们先给患者植入了IABP,同时加大升压药。
随后再去开通血管,本来应该1小时完成的手术,我们花了将近2个小时。
凌晨2点,医护人员协同家属把患者送回监护室。
上面这仅仅是一个晚上,我值班当天接诊的心血管病患者,53岁、49岁、44岁......年龄都不大。
我不禁在想,中青年人越来越多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究竟是为什么呢?通过冯先生这个病例和大家分析分析:
1、长期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冯先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吃“好的”,喝“好的”。真的是“从小”!爱吃油炸食品,爱吃肉,爱喝碳酸饮料,从不运动,体重小时候就偏胖。20来岁就开始抽烟喝酒。这些都是导致三高和心脑血管疾病升高的原因。不健康的饮食、不运动、肥胖、抽烟喝酒等等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2、不重视三高
自己都明确有高血压、糖尿病,但仍不够重视,不去监测,不去正规用药治疗,结果入院后血糖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甘油三酯7.2mmol/L;之所以血压偏低,还是因为心肌梗死后造成的低血压休克......
3、有病不看,不当回事
高血压、糖尿病没有重视,觉得自己年轻没事。10天来反复出现胸闷憋气,可是不以为然,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心绞痛,因为平时没有心血管方面的常识,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耽误,错过多次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发生心肌梗死,命悬一线!
可是,他才44岁啊,人生路刚刚起步,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可能就急刹车了......
一晚3次大抢救,平均年龄不到50岁......来自接诊医生的思考,但愿更多人能看到这些病例:重视三高,不是说说而已!
来源:心血管王医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