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课后测试
01
1. 食管固有腺及贲门腺分别位于哪一层?
答:黏膜下层、固有层。
02
食管三个狭窄部的具体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答:食管的第一个狭窄位于食道的起端,距中切牙约15 cm;食管的第二个狭窄在食道入口以下7 cm处,距中切牙约25 cm;食管的第三个狭窄是食道通过膈肌的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临床意义:
1)这三处狭窄处容易有食物、异物滞留、卡顿;
2)这三处生理狭窄尤其是第二、第三处狭窄为食管疾病的多发部位,如瘢痕、挛缩和憩室等,也常常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3)临床上进行管内插管操作、内镜(胃镜、食管镜等)操作时,要注意其狭窄,防止损伤食管壁。
03
日本食道学会对于IPCL的分型有哪些?
答:常用的IPCL分型包括
Type A:无或轻度的上皮内毛细血管变化,血管形态无变化;
Type B:高度的血管形态变化;
Type B1:扩张、扭曲、口径不同、形态不均一的环状异形血管,全部显示loop样血管异常(每支血管独立存在);
Type B2:缺乏循环状血管异常,呈多重状,不规则树枝状,具有扩张、扭曲、管径不同、形态不同、方向不同特点;
Type B3:高度扩张不规则血管,为B2血管3倍以上,直径>60 μm;
AVA:无血管区(为B型血管包围的无血管区,A型血管不算)
AVA small:<0.5 mm
AVA middle:0.5~3.0 mm
AVA large:>3.0 mm
04
食管表浅癌的日常观察要点是什么?
答:观察要点包括以下3个方面。
a.白光内镜光镜下黏膜异常红区、糜烂灶、斑块灶、结节、黏膜粗糙、局部黏膜上皮增厚,黏膜血管网紊乱、缺失或截断等。
b.复方碘染色淡染或不染;病变区域的“粉红色征”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而NBI观察到碘脱染的早癌病变区域呈“银白色征”。
c.放大-NBI(ME-NBI)可观察到异常的IPCL。
05
根据我国指南,符合食管早癌ESD绝对适应证为(C)。
答:A.病灶环1/3周,术前评估癌变侵及黏膜肌层。
B.病灶环1/2周,术前评估癌变侵及黏膜下层。
C.病灶环2/3周,术前评估癌变侵及黏膜固有层。
D.病灶环周,术前评估癌变侵及黏膜上皮层。
06
日本食道学会(JES)2022年食管癌指南中ESD适应证较2017版有哪些更新?
答:在2022版JES食管癌指南中,对于M1及M2的食管早癌,若环周病变长度超过5cm,则不建议行ESD;对于M3的食管早癌,若病变为环周,则也不建议行ESD。而在2017版JES食管癌指南中,T1a期食管早癌都有行ESD的适应证。
07
颈段食管癌的具体定义
答:肿瘤中心位于距门齿15 cm~20 cm。
08
对于哪些患者要重点关注颈段食管情况
答:既往有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头颈部肿瘤病史患者。
09
对于大面积食管病变术中操作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明确病灶范围、避免环周切除、黏膜下层合适层面剥离、避免肌层损伤。
10
术后预防狭窄口服激素临床常用剂量?
答:Yamaguchi口服激素法,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30 mg/d,每周递减5 mg,共8周。
11
早期巴雷特食管腺癌内镜治疗术后评价为R1或R2切除该如何处理?
答:仅侧切缘阳性者可考虑再次内镜治疗,若底切缘阳性,建议补充外科根治手术。
12
哪些情况是巴雷特食管腺癌的高危人群?
答:(1)年龄>50岁;(2)巴雷特食管的长度进行性增加;(3)向心性肥胖;(4)重度吸烟史;(5)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6)未使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以及他汀类药物。
13
食管残余和复发的定义,大家还记得吗?
答:残留(residual):术后6个月以内在原切除部位及周围1 cm内黏膜发现肿瘤病灶。
局部复发(local recurrence):手术6个月以后在原切除部位及周围1 cm内黏膜发现肿瘤病灶。
14
食管ESD术后侧切缘不明(HMx)的患者,我们应该如何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答:切缘受灼烧和机械刺激等影响无法判断时诊断为HMX。应该通过肿瘤与标本边缘的距离为依据制定治疗方案,因为距离1mm以上时局部复发率为0%,而标本边缘可见肿瘤时,局部复发率约为40%,多建议追加治疗,外科手术或放化疗。
点击图片返回专题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