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消化医生谈萎缩性胃炎,一文了解防癌内容!

2020-10-28作者:cmt佳玲资讯
消化系统肿瘤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癌症筛查


近年来,随着胃镜的普及,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也在增加,而且趋于年轻化,很多人30岁后就出现了萎缩甚至肠化。

“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迟早都会癌变”等传言真的可信吗?有没有办法逆转、阻断其进程呢?

微信图片_20201027141712.jpg


一、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下降),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炎性反应。

本病的发生率及萎缩程度与年龄正相关,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生理”现象

本病发病率较高,约占接受胃镜检查人群的13.8%,在胃癌高发区占28.1%,并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也随之增高。60岁以上人群几乎可达半数。

二、胃癌的演变过程

在所有类型的胃癌当中,肠型胃癌约占到90%;而它的发生模式叫作Correa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胃癌发展四部曲:

慢性浅表性(萎缩)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

微信图片_20201027141715.jpg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中间还要经过肠化生、异型增生两个阶段,要发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1、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腺体萎缩的程度分为度、中度、重度。

2、萎缩性胃炎又分为两种类型:伴肠化生的萎缩、不伴肠化生的萎缩(即单纯萎缩)。

3、目前公认肠化生是癌前病变,就是容易癌变的一种病理状态。

肠化生分为轻、中、重度,又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型肠化生。

目前的研究认为,不完全性和大肠型上皮化生容易发生癌变,小肠型肠化生一般不会癌变。

因此,当萎缩伴肠化生,尤其中重度肠化生时,癌变几率又进一步提高了。

4、胃病进一步发展就是异型增生了,又称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是指胃黏膜的结构和上皮偏了正常状态,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

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可以说离胃癌仅一步之遥。

异型增生分为轻、中、重度。

异型增生现在又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归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重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日本就是早期胃癌了。

萎缩性胃炎的癌变几率有多高吗?

据研究,有50%慢性浅表性胃炎会演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40%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会演化为肠化生,而8%患有肠化生的患者会演化为异型增生,而异型增生会演化为胃癌。

有报道,对萎缩性胃炎病人随访10~20年,发现其中有5%~10%的病人发生了胃癌,而非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很少发生胃癌。

荷兰研究表明10年之内有不到2%的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病例发展成胃癌,萎缩性胃炎的五年随访期间,年癌变率为0.25% 。

到了肠化生阶段,胃癌的整体风险还是比较低的,癌变概率约5%左右。

对异型增生胃镜随访10年研究发现:

  • 轻度异型增生的癌变率为2.53%,

  • 中度为4%~8%,

  • 重度为10%~83%;

  •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为9%,

  •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74%。

因此,萎缩和肠化生有一定的癌变率,但癌变过程比较长,癌变概率也比较低,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致异增生,癌变率就明显增高,由轻度异型增生到中度再到重度异型增生癌变概率快速上升。

是否可以阻断癌变进程呢?


微信图片_20201027141724.jpg


上图:肠型胃癌的发生历经30年- 50年,漫长的时间(从浅表性胃炎至早期胃癌)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或异时胃癌发生风险,应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根除。

微信图片_20201027141726.jpg

上图:胃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目标是防止肿瘤发生,预防引发癌症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如化学,生物,物理等因素。

胃癌的一级预防,主要包括幽门螺旋杆菌(HP)的根除及抗感染策略。策略包括:注意改善营养状况,适当增加动物蛋白和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针对一些高发地区人群的饮食习惯,要注意减少高危食品(酸菜、酱菜等)的摄入;改善食品保鲜条件,增加富含维C的食物摄入。

在胃癌高发区,居民有大量摄入腌制食品、咸肉、熏酱食品的习惯,这容易引发胃癌癌前病变,这对胃癌有一个慢性刺激的不良作用,这部分人群的膳食结构要多多注意,少吃此类食品。

食品结构中还要注意红肉这一品类,红肉与胃癌的发生有很大关系。红肉指的是牛羊猪肉及肉制品,可以适当少吃一些红肉,多吃一些白肉,如、鸡、兔肉等。

微信图片_20201027141729.jpg


还有,要少吃一些火锅、麻辣烫等食物,这些食物对食道胃黏膜形成刺激,适当食用或者少吃,还有少喝酒,尤其长期饮用白酒对胃黏膜慢性损伤,易于诱发胃癌。

另外,建议患者保持身心愉快,不要老处在长期压力或精神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和生活。以上是主要是针对这种高危人群的治疗。

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中,应积极治疗癌疾病或者病变,目前已知的胃癌癌前病变,主要有几种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息肉、胃溃疡、中重度异型增生,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

尤其有胃癌症家族史、40岁以上胃病长期未愈,发病率较高。

对上述情况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定期随访和观察,密切结合临床和病例,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途径!

治疗策略:


1、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如果能在肠化前根除,还有可能逆转;当然任何阶段根除都会受益;

2、酸或抗酸治疗。萎缩病变局限,有胃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3、胃黏膜保护剂,适用于有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药物包括兼有杀菌作用的胶体,兼有抗酸和胆盐吸附作用的铝碳酸制剂和黏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等。具体药物有① 硫糖铝,胶体果胶铋,铋与枸橼酸络合物,吉法酯(惠加强-G )等;② 前列腺素类;③ 替普瑞酮;④ 瑞巴派特(膜固思达);⑤ 谷氨酰胺类(麦滋林)。

4、胃肠动力药 适用于以上腹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

5、解痉药:当胃炎导致胃痉挛性疼痛时可适当选用抗胆碱药物。

6、助消化药物:当腺体萎缩,黏膜屏障作用减退,胃酸、消化酶分泌减弱,致胃排空延迟,上腹胀满,使用消化酶类药物(达吉等),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7、其他:抗抑郁药、镇静药。适用于睡眠差、有明显精神因素者;恶性贫血 诊断:PCA阳性,内因子抗体阳性,运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

8、中医中药治疗:

目前公认的中成药胃复春、摩罗丹辩证治疗,结合叶酸和维生素B12对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都有疗效


来源:胃肠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