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电解质紊乱 | 高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2024-06-14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年第44卷第5期专题笔谈栏目

引用本文:刘志红,张力辉. 高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4, 44(5): 361-364.



摘要:高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尤其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危重症患者中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血清钠浓度与水稳态有关,水稳态依赖于下丘脑渴觉中枢、精氨酸加压素和肾脏对精氨酸加压素的反应调节,文章介绍了高钠血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为高钠血症患者提供了具体的治疗方向。由于高钠血症的纠正率和病死率显著相关,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至关重要。高钠血症可分为三大类,低血容量性、等容量性和高血容量性,每种类型都有独特的治疗需求。


关键词:高钠血症;诊断;治疗


高钠血症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定义为血清钠浓度超过145 mmol/L。它可以由失水(如尿崩症)、低渗性液体丢失(渗透性腹泻)或高渗性液体增加(含Na+的液体过量输入)引起。高钠血症的发生率因临床科室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据报道,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5%~5.0%。在危重症患者中,高钠血症的发生率约为2%~6%,而在重症监护室中,高钠血症的发生率约为10%。年龄和血钠水平是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群如饮水量减少,又不能及时补充水分,脱水后易导致严重的高钠血症。虽然年轻成人的发生率较低,但当存在严重的高钠血症时,它与不良预后相关。与低钠血症类似,高钠血症可危及生命,因此需要根据实践指南及时诊断和管理。


高钠血症的病理生理学



钠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的重要决定因素,血钠浓度取决于体内钠含量与水的比值,高钠血症的出现往往提示机体有自由水的丢失。人体正常血浆渗透压由精氨酸加压素(AVP)、渴感中枢和肾脏对AVP的反应维持。分泌AVP或抗利尿激素(ADH)的能力和完整的解渴机制是保护机体免受高钠血症或全身水分减少引起的有效血渗透压升高的重要机制。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位于下丘脑室旁核及视上核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而分泌AVP,AVP通过V2受体增加肾主细胞和集合管中的cAMP。cAMP的增加将诱导水通道蛋白的形成,水通道蛋白允许水的重吸收,以降低血浆渗透压。口渴和饮水的感觉主要由下丘脑外侧视前区刺激,虽然主要由血浆高渗性引起,但低血压和容量耗竭也会产生致渴反应。在老年人或精神障碍或下丘脑病变的患者中,口渴机制可能会被破坏或丧失。完整的口渴机制对于尿崩症患者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患者只要清醒并警惕饮水,就能将血浆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另一方面,机体通过位于颈动脉窦、心房的压力感受器,以及位于远曲肾小管致密斑的化学感受器等感知容量变化,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刺激AVP在血钠浓度的调节中起了核心作用。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对AVP分泌减少或反应下降时,肾脏自由水排出增多,临床表现为多尿或尿崩症,同时出现高钠血症。重症患者肾脏功能障碍,致钠排泄减少,尿钠减低是高钠血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且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尿钠排泄主要与肾脏滤过及浓缩功能相关,当机体肾脏病变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钠排泄障碍,机体钠潴留导致高钠血症发生。


临床表现


高钠血症临床表现取决于血钠浓度升高的速度和程度,急性高钠血症(48 h内)比慢性高钠血症(超过48 h或起始时间不详)的症状严重。高钠血症的表现包括口渴、乏力、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反射亢进、嗜睡、意识不清、癫痫发作或昏迷不等。急性高钠血症高渗将水从细胞内移出,并导致细胞体积皱缩。高钠血症使脑萎缩可引起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或死亡。由于高钠血症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水从脑细胞中移出,引起细胞皱缩。然后大脑经历适应性过程,包括积累额外的溶质以恢复大脑体积。这包括无机离子的快速积累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缓慢积累。这种在慢性高钠血症中的适应性过程解释了为什么与同等程度的急性高钠血症相比,较少的神经症状的发生。当患者从慢性高钠血症中恢复后,大脑有机溶质含量在24~48 h内缓慢恢复到正常水平。


因此,慢性高钠血症的纠正必须循序渐进,治疗时使用低渗液体水化过快,细胞外液渗透压迅速下降,脑细胞内的渗透压来不及下降,将发生脑水肿。而在处理慢性高钠血症时过度快速补液[血浆Na+过度纠正≥12 mmol/L或≥0.5 mmol/(L·h)]可导致脑水肿和癫痫发作的发展,尤其是婴儿。


诊断



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确定高钠血症的病因。病史应关注诱发因素,包括精神障碍、身体残疾和术后状态;口渴是否存在;尿多还是少尿;是否有腹泻、发热和感染等非肾性失水情况。体格检查应包括详细的神经系统评估和细胞外液量的评估;颈静脉压降低和体位性低血压是低血容量的症状,这表明严重缺水或电解质和水分缺乏。24 h出入量对于诊断和管理高钠血症也至关重要。



诊断的第一步是排除假性高钠血症



在正常人中,水占血浆体积的93%,脂肪和蛋白质占其余7%。因此,正常的钠水平,例如142 mmol/L,相当于血钠含量约为153 mmol/L。假性高钠血症为由于血浆蛋白或脂质浓度降低而引起的血钠的假性升高(>145 mmol/L)。用离子选择电极(ISE)测量钠离子浓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未稀释的样品(直接ISE),另一种是用稀释的样品(间接ISE)。在低白蛋白血症状态下,与直接ISE相比,间接ISE可能高估血钠浓度。在疑似假性高钠血症的患者中,用渗透压计测量血清渗透压或用直接电位仪(使用最现代化的血气分析仪之一)测量钠离子水平,可以揭示真实的血清钠离子浓度。其次,在高血糖患者中,当血清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上限时,校正血钠浓度=实测Na(mmol/L)+2.4×[血糖(mmol/L)-5.5]/5.5,以校正血钠浓度。



高钠血症患者根据容量状态可分为3类



低血容量性高钠血症 低血容量性高钠血症是机体总钠和总水均减少,但水分亏缺超过钠。可能继发于肾脏(袢利尿剂使用不当)或肾外(皮肤:大量出汗,灼伤;胃肠道:呕吐、腹泻、肠外瘘等)。一般有低血容量的体征和症状,如低血压、心动过速、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异常、体重减轻、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代谢性碱中毒、血液浓缩导致血细胞压积或血清蛋白升高或颈静脉压降低等(<5 cmH2O)。


等容性高钠血症 等容性高钠血症患者可能会发生肾性或非肾性水分丢失,而没有钠丢失。检查中无明显血容量不足或高血容量表现。这种类型的高钠血症通常发生在尿崩症,以多尿、多饮、低渗尿(相对密度<1.005)、低尿渗透浓度(<200 mmol/L)为特征,而无糖尿。


高血容量性高钠血症 高血容量性高钠血症在ICU患者中普遍存在,常继发于钠摄入量(高渗氯化钠碳酸氢钠溶液)增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延长。钠和水的总含量增加,与水相比,钠的增加更明显。高血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另一个可能的触发因素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表现为外周水肿或肺水肿等容量超负荷征象。其中一些患者存在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或低白蛋白血症等可能导致盐潴留的并发症。



测量尿量、尿渗透压、尿钠



尿渗透浓度<200 mmol/L和多尿[>3 L/d或>40 mL/(kg·d)]提示存在尿崩症。给予外源性AVP可以区分中枢性和肾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尿渗透压至少增加50%,尿量显著降低,而在肾性尿崩症中无明显变化。尿渗透浓度>800 mmol/L或尿钠<30 mmol/L,提示渴感缺乏或减退、原发性饮水过少、非肾性过度失水(大量出汗、烧伤)等使额外丢失增加。尿渗透浓度300~600 mmol/L或尿钠>30 mmol/L,提示渗透性利尿和渗透性腹泻,主要治疗措施为补水同时病因治疗。



伴随的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血钾浓度<3.0 mmol/L)或高钙血症(血钙浓度>2.75 mmol/L)可能通过降低集合管对精氨酸加压素的反应性而导致肾脏浓缩能力受损,从而导致多尿、肾性尿崩症和高钠血症的发生。


治疗



治疗高钠血症的一般原则包括寻找潜在病因、评估临床容量状态、估计水分亏缺、制定纠正速率、选择补液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后续监测和调整。


首先,找出潜在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识别高钠血症的潜在原因并治疗,停用乳果糖、利尿剂或与引起肾性尿崩症相关的药物,减少胃肠液体丢失(呕吐或腹泻);控制发热、高血糖;治疗高钙血症和低钾血症。


判断高钠血症是急性还是慢性以确定纠正速率 目前尚无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高钠血症患者如何确定合适的钠纠正率。在临床实践中,一般以血钠浓度每小时降低0.5 mmol/L或每24 h降低10~12 mmol/L为宜,以避免脑水肿、癫痫发作和死亡。


高钠血症的严重程度和总补液速率已被确定为脑水肿的危险因素。对于急性高钠血症患者,建议在最初的6~8 h内将血钠降低1 mmol/(L·h)以防止细胞脱水的破坏性后果,包括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桥脑脱髓鞘。然而,对于慢性高钠血症患者,以<0.5 mmol/(L·h)的速度进行纠正。既往研究认为高钠血症的纠正速度不宜过快,细胞外渗透压降低过快会导致细胞内水肿。


但近来在成年人群中的研究发现,纠正过慢的高钠血症与较高的死亡率有关。Chauhan等最近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发现在成人高钠血症患者中钠每小时纠正超过0.5 mmol/L的患者与钠每小时纠正较慢的患者相比,其预后无显著差异。也有研究发现在儿童高钠血症中快速的钠纠正与神经损伤、脑水肿、癫痫发作或死亡率有关;然而,缓慢的矫正与更长的住院时间有关。在患有高钠血症的儿童中,快速钠纠正在神经系统发病率或死亡率方面没有差异。


确定补液量 水缺失=总水量(TBW)×(血钠浓度/140−1)。例如,体重为60 kg,血钠浓度为166 mmol/L的女性患者,水分亏缺为0.5×60[(166/140)-1]=5.6 L。通过简化计算,TBW一般估计为男性体重的60%,女性体重的50%,老年患者减掉5%。该公式估算了将血钠浓度恢复到140 mmol/L所需的正水平衡量。总补液量还应包括不显性失水、胃肠道和尿液中的失水量。据估计,不显性失水损失通常为30~50 mL/h或10 mL/(kg·d);在发热患者中,每增加1℃应增加3.5 mL/(kg·d)。口服或鼻胃管灌注的优点是水分一般能较快吸收,比较安全。但在重度脱水或急需补液扩容量时,或患者有明显呕吐、梗阻,腹泻时,则必须静脉补液。


溶液类型的选择 对高钠血症患者使用等渗盐水的唯一指征是细胞外液容量的耗竭造成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损害,在给予有限的等渗盐水以稳定患者的循环状态后,更换低渗液体(即0.2%或0.45%的氯化钠),以便在纠正高钠血症的同时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如果不用低渗液替代等渗盐水,细胞外液的容量可能会严重超负荷。在医院获得的高血容量性高钠血症中,治疗应消除多余的水和钠。单独使用呋塞米会导致高钠血症加重,因此给予5%葡萄糖溶液同时给予呋塞米,可以促进血钠的减少同时维持液体负平衡。对于细胞外液容量不变的高钠血症,应首先补充丢失的水分,补水的方式可口服或静脉输5%的葡萄糖。建议在最初的24 h内输注50%的液体,其余50%在接下来的24~48 h内输注。


调整治疗方案 为了高钠血症患者的安全和治疗,应该监测血钠水平,并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对尿崩症的治疗 中枢性尿崩症的患者使用去氨加压素治疗,与天然激素相比,去氨加压素具有更强的抗利尿作用和更低的升压作用。肾性尿崩症使用利尿剂[噻嗪类,阿米洛利(2.5~10 mg/d)]或非甾体抗炎药,或两者兼用。


综上,高钠血症在危重患者常见,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钠血症病因复杂,临床病理生理机制多样,临床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案,过快过慢纠正血钠均可能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仔细评估、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及时适宜处理,动态密切监护是治疗成功并避免继发损伤的关键。



参考文献(略)

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ID:zgsynkzz)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