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气囊漏气试验(CLT)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程序性撤机评估的重要内容,自1988年首次提出后便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在气管插管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评估上气道通畅性,以预测拔管失败风险。然而,传统CLT的敏感性较低,导致其临床应用存在争议。2025年2月,孙兵教授团队在《胸》(Chest)(IF= 9.6)发表了一项使用改良气囊漏气试验预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再插管风险的研究。
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团队在全国22家三甲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开展了此研究。自2022年11月15日至2023年12月25日,筛选并纳入符合入选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共586例。在研究过程中,剔除了50例患者,最终共有536例患者完成研究并进行数据分析。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新型CLT组(268例)和对照组(268例)。新型CLT组采用抬高床头60°体位,呼吸机设为容量控制模式,设置流速30L/min,方波送气方式,漏气量<116ml且漏气比<32%为界值。对照组则采用传统CLT方法。
主要研究结果为气管插管拔管后48小时内符合再插管标准率;次要研究结果包括气管插管拔管后48小时内再插管率、拔管后24小时内PES(拔管后喘鸣)、有创通气时间(IMV)等。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拔管后48小时内符合再插管标准率及实际再插管率均无显著差异。
新型CLT组在气管插管拔管后24h的PES发生率及IMV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亚组分析发现,在IMV≥6天的患者中,新型CLT组的气管插管拔管后24h内PE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IMV<6天的患者中未发现显著差异。进一步在CLT阳性但拔管前未进行干预的患者中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型CLT组32.4%患者在拔管后24小时内发生PES,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该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CLT方法及界值相比,新型CLT在IMV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24小时内PES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在IMV时间6天以上的患者。然而,新型CLT并未能降低再插管率及病死率。研究团队认为,这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对于新型CLT阳性的患者,建议给予更为积极的拔管前干预以降低PES发生,可能有助于降低再插管率及缩短IMV时间。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呼吸编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