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机械通气适应证
机械通气是利用特别设施提供大气与肺泡-肺毛细血管膜间的氧和二氧化碳运输,目的是维持PO2和PCO2在适当的水平,并减少呼吸做功。总的来说,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而且在继续发展者、呼吸停止及某些特殊治疗目的,均为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除上述适应证,还可用于麻醉中保证镇静和肌松剂的安全使用,减少全身和心肌氧耗,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等特殊情况。
机械通气时机
患者机械通气时机根据临床情况决定,但呼吸生理指标出现以下任意一项异常时,均需考虑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禁忌证
目前一般认为,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证,且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手段。但对于下列一些特殊疾病,机械通气需调整呼吸模式和支持条件的同时,还需注意一些特殊处理。这类疾病包括:
1、气胸 气胸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易发生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可进一步压缩功能不全的肺组织,加重呼吸衰竭。因此,呼吸衰竭合并气胸时应尽早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如引流后呼吸衰竭仍不能缓解或进一步加重,则需实施机械通气,但通气时需注意避免加用气胸的因素,包括通气压力,胸腔闭式引流的通畅度等,避免发生张力性气胸。
2、咯血 过去认为,咯血患者应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可诱发剧烈咳嗽,导致咯血加重或大咯血,且正压通气可能将血凝块送至远端小气道及肺泡,引发肺不张。为避免气管插管加重咯血,通常在插管前给予患者咽喉部局部充分麻醉,使咳嗽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并由技术熟练者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或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保证插管安全准确。进行机械通气前,先清除气道内血凝块,反复冲洗和引流气道,并可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局部止血治疗。至于正压通气是否不利于气道内血凝块排出,并将其送至气道远端,研究表明,只要吸入气体湿化恰当,正压通气并不影响气道黏膜纤毛上皮的廓清功能,反而可经气管插管引流吸引气道积血,保持气道通畅,避免窒息。
3、肺大疱 肺大疱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时,气道及大泡内压力可升高引起大泡破裂,引起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气压伤。但经过广泛的临床实践认为,根据患者肺大疱程度、范围、有无气胸病史,严格掌握机械通气的适应证、通气中严密监测,通常采用压力预设模式及保护性通气策略,改善人机协调性,一旦发生气胸,立即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4、低血压及心力衰竭 该类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由于正压通气可增加胸膜腔内压,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加重低血压及衰竭。此类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根据病情予以针对性治疗。比如低血容量患者补充容量,严重者为减少机械通气对循环的影响,可采用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通气。
机械通气目标
机械通气的目标包括生理目标和临床目标。
一、机械通气的生理目标
1、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通气目标,比如ARDS患者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
2、改善或维持动脉氧合,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氧输送,这是机械通气最重要的生理目标。如要求SaO2达到90%或PaO2 60mmHg以上。由于氧输送是由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和心输出量共同决定,一味强调动脉氧分压而忽视前两者对机体并无益处。
3、维持或增加肺容积 。肺泡容积减少主要见于肺不张、ARDS、肺部感染、肺水肿等,是患者出现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和肺顺应性明显下降的常见原因,通过应用控制性肺膨胀、PEEP、叹息、俯卧位通气等肺泡复张手段,可明显增加呼气末肺泡容积,改善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
4、减少呼吸肌做功。机械通气替代患者呼吸肌做功,降低呼吸肌氧耗,有助于改善其他重要脏器的氧供,防止MODS。
二、机械通气的临床目标
1、纠正低氧血症;
2、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但PaCO2并非一定要降到正常水平;
3、缓解缺氧和CO2潴留引起的呼吸窘迫;
4、防止或改善肺不张;
5、防止或改善呼吸肌疲劳;
6、保证镇静剂和肌松剂的安全性;
7、减少全身和心肌的氧耗;
8、降低颅内压;
9、促进胸壁稳定。
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
本文授权转载自杭师大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微信公众号
奥司他韦使用指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