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可以互相替代和联用,但不能交替服用

2024-09-30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有朋友跟华子说,他把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交替服用,有没有问题,这样轮流服用两种药物,所用剂量都不多,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呢?

stock-image-530231638-XL.jpg


华子说,这样服用的结果,很可能发挥不了正常药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但只有在持续服用一种药物,或是同时联用两种药物时,才能正确发挥抗血小板作用,而交替服用时,两者达不到协同作用。


01
一、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阿司匹林的药理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氯吡格雷的药理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P2Y12受体,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打个比方说,如果血小板是以“左手拉右手”的方式互相聚集,阿司匹林就是砍断血小板的左手,氯吡格雷就是砍断血小板的右手。

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联用时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在心脏手术后(比如支架、搭桥等)的一段时间内,血小板更容易发生聚集,通常需要两者联用进行“双抗”治疗,等危险期度过之后再改成单药治疗。


02
二、为什么不能交替服用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都是不可逆的,但是日常剂量只会对一部分血小板产生作用,需要持续服药使药效累积才能抑制全部的血小板。

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如果交替服药,就会导致一部分血小板被阿司匹林砍了“左手”之后,又被氯吡格雷再砍一次“右手”,然后就会遗漏了一部分“双手健全”的血小板,仍然可以聚集形成血栓。

所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需要持续服药或是联合应用,但不能交替服用。


03
三、两者有哪些区别

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时,出现药物抵抗的概率大约30%;单独服用氯吡格雷,出现药物抵抗的概率大约为40%。两者可以相互替代,但在单药治疗时,通常倾向选择阿司匹林

在不良反应上,两者的出血风险相似,但阿司匹林对消化道的损伤更大。所以胃肠不好的人,选用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更小。

两者联用后,药物抵抗发生率约为5%,所以心脏手术后血栓风险高的人进行“双抗”治疗效果更好。但“双抗”治疗会增加出血、消化道损伤的风险,并不是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方式,不建议普通患者使用。

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现在多为肠溶片,建议空腹服用。氯吡格雷没有要求具体服药时间,但有研究表示,在饭后15分钟服药的药物效果最佳。

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时,都可以使用制酸剂(比如拉唑类、替丁类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但服用氯吡格雷时要注意,不能联用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否则会影响氯吡格雷的药效,可以使用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其他制酸剂。


总结一下,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可以互相替代,也可以联合使用,但不能交替服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本文转自药师华子


往期回顾
1
妊娠遇见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和消融,该如何抉择?
2
冠心病治疗可否不放支架?陶凌教授解读REC-CAGEFREE Ⅰ研究 | ESC 2024
3
重磅公布!2023年度中国十大心血管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CHC 2024】
4
曾和松教授:从统一性看PAAD,《2024 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要点速递 | ESC 2024
5
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发布 【CHC2024】
6
马长生教授:聚焦ESC房颤指南更新要点与“AF-CARE”综合管理路径 | ESC 2024
7
超过75岁,他汀评估心血管风险,应常规看肥胖!ESC共识声明 | ESC 2024一级预防用药也有效!中国香港研究
8
别小看了“打呼噜”,它和高血压有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