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EASL2023 | 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门静脉窦血管疾病的可逆性及长期预后

2023-07-0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2023年6月21—24日,第58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如期举行。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的超过9000名临床医生、研究人员、科学家等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值得骄傲的是,中国专家学者汇聚了众多成就,并在本次大会上展示了引人瞩目的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谢雯教授团队在会上以poster形式展示了4篇摘要,主要涉及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和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再代偿等重要领域,展现了中国肝脏研究的杰出成果。《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谢雯教授团队就研究进行分享,以飨读者。本期为大家带来《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门静脉窦血管疾病的可逆性及长期预后》。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邓优 李梦琪


















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门静脉窦血管疾病的可逆性及长期预后



研究背景

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血管性肝病研究小组提出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PSVD)的概念。这种新概念描述了一类广泛的血管性肝病,可伴有或无门静脉高压。与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NCPH)不同,PSVD包括同时存在门静脉血栓和其他肝病的患者。PSVD的定义是在没有肝硬化的情况下,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至少有一种特征性门静脉高压征象或一种特征性病理改变, 或具有一种非特异性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伴一种非特征性病理改变。PSVD与某些罕见疾病有关,如特定药物暴露、免疫性疾病、凝血障碍、传染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符合Baveno Ⅶ定义的PSVD诊断标准的DILI患者。通过回顾病历和电话随访确定了以下结局:门静脉血栓形成、肝事件(腹水、出血、肝性脑病)、肝移植和死亡情况。


研究结果

本研究纳入了符合PSVD诊断标准的39例患者。其中,只有10例患者表现出PSVD特征性组织学病变,3例患者表现出特征性门静脉高压征象,而1例患者同时表现出特征性组织学和门静脉高压征象。其余25例患者的诊断是基于非特异性的组织学和临床征象。在停用药物24周后,大多数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征象得到缓解。然而,在中位随访时间138.3个月后,一些患者仍然病情进展。有3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或新发腹水。有3例患者出现出血(其中2例确认为静脉曲张出血)。有1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发作。有6例患者死亡,但只有1例死亡与肝脏相关。


研究结论

我们发现及时停药后,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征象可逆转。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PSVD的定义有助于识别早期患者,但可能过于宽泛。目前,需要更多的数据以加强我们对这种疾病的理解。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禁止转载)




专家简介


图片



谢雯 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肝病中心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国家感染性疾病专业医疗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五、六、七届委员
  • 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 先后担任多家中英文杂志编委及审稿人
  • 长期从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细胞癌系列进展疾病防治与优化诊疗策略研究中,专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再代偿研究,验证并细化了被誉为国际门脉高压领域经典指南的BavenoⅦ中提出的再代偿的定义,被写入2022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参与肝纤维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系列指南的制订,牵头及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3项,主持或参与60余项肝病领域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药物研究。发表SCI论文61篇,第一及通讯作者22篇,累计影响因子500.892,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0.083;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论文167篇,国际会议交流论文15篇,主编/参编专著7部,参编指南/共识15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