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稳态大咖访谈丨传承创新 直面新医改背景下的糖尿病管理新需求

2024-09-29作者:论坛报鲁静资讯

微信图片_20240415154738.jpg


自2018年伊始,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了“一年一调”的常态化调整,现行医保药品目录协议期内的“国谈药”涵盖了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个治疗领域。国家谈判大幅度降低了药品的价格,但药品是否最终能够进入医院供患者使用,仍有“最后一公里”路要走。如何打通药品“最后一公里”,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同时更好地加强医院对于国谈创新药的管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别策划“领航计划——新稳态大咖访谈”高端访谈项目。本期访谈特邀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张广吾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洪涛教授,分别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对创新药应用落地、医保政策对创新药应用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发表观点。


拥抱糖尿病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图片2.png

张广吾 教授 

图片1.png

有效控糖,国谈创新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新选择

维持血糖稳态是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机体通过自我血糖调节机制,将空腹血糖长期维持在3.9~5.6mmol/L这一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一过程涉及全身多个器官脏器,包括胰岛、肝脏、肾脏、肠道等。张广吾教授指出,血糖稳态调节近几年来逐渐备受关注。在血糖稳态调节过程中,葡萄糖激酶(GK)是一种非常关键的酶,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GK功能损伤。

多格列艾汀作为我国首创新药上市,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全新获益。在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发挥良好降糖疗效,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数据显示,二甲双胍控制不佳联合多格列艾汀治疗24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幅1.02%,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降幅达5.45mmol/L,能改善血糖波动,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达80%以上,被证实是有效、耐受性良好的降糖药物。

新技术、新药物层出不穷,糖尿病防控之路未来可期

张广吾教授表示,近些年,糖尿病诊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更高效的血糖监测系统、人工胰腺技术、基因检测及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移植技术和创新药物应用等。

其中,无需频繁采集指尖血就能获得精准血糖数据的血糖监测技术大大提高了患者对血糖监测的接受度。人工胰腺技术是一种闭环的胰岛素泵,既能够适时注射胰岛素,又能够感受患者血糖水平,从而实现根据患者血糖状态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的需求。目前,基因检测技术愈加完善、便捷;基因编辑技术虽然尚在研究阶段,但是未来充满希望,在修复糖尿病相关基因突变方面一直在积极向前探索。干细胞移植技术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正在临床初步尝试和探索落地。药物治疗方面,既往糖尿病治疗以化学制剂为主,现在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且依从性和疗效越来越好。总之,随着糖尿病新治疗技术和创新药物的出现,糖尿病患者正在迎来更好的预后。

国谈创新药落地“最后一公里”,要以患者需求为目标

自2018年伊始,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了“一年一调”的常态化调整,现行医保药品目录协议期内的“国谈药”涵盖了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个治疗领域。国家谈判大幅度降低了药品的价格,但药品是否最终能够进入医院供患者使用,仍有“最后一公里”路要走。

对此,张广吾教授认为,国谈创新药在医院落地时,既要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又要兼顾医院管理制度、医保制度。在具体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首先要遵循集采制度的要求,优先使用国家提倡的基本用药,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规范和指南、共识,合理应用具有临床治疗优势的国谈创新药。

新药事服务下 重塑糖尿病血糖稳态调节

图片1.png

刘洪涛 教授 

刘洪涛简介.png

降糖新主张:血糖稳态调节

刘洪涛教授提到,随着基础研究对糖尿病发生机制理解的深入,诸多新的糖尿病治疗靶点被发现,催生降糖药物研发进程的加速,新药纷纷上市,给了患者更多的选择。

“血糖稳态调节”作为近些年糖尿病领域深入研究的理念,其维持涉及多个环节,葡萄糖激酶(GK)是近年来受关注较多的靶点。由于T2DM(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GK损伤,GK功能显著降低,核心靶器官的葡萄糖敏感性随之下降,导致血糖稳态失调。

多格列艾汀作为全球首创、中国首发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通过改善T2DM患者受损的GK功能,恢复机体对血糖水平变化的敏感性,修复调定点,协同胰岛、肝脏和肠道三大核心调糖器官实现血糖稳态的重塑。更有专家学者认为,多格列艾汀用于早期糖尿病患者,有望实现糖尿病缓解。多格列艾汀作为一种全新机制口服降糖药,为临床内分泌医生及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药学新任务:创新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慢病之一。新技术、新方法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带来了很多质的飞跃。刘洪涛教授强调,糖尿病管理首先是生活习惯的改变,临床药师在用药宣教中也一直强调这一点,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即使选择了很好的药物,降糖治疗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近些年,随着糖尿病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药服务新模式正在形成。刘洪涛教授介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大量糖尿病患者属于老年人,因此,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漏服比例、追踪不良反应在糖尿病药物治疗中变得更加重要。

智能医疗的发展为此提供了便利,很多医院研发了糖尿病随访的APP,可以定时提醒服药和去医院复诊;智能药盒通过连接到手机端,也可以提醒患者服药。这些服务还可以通过连接到患者子女的手机,帮助子女提醒老人按时服药,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

医改新要求:落实国谈药物落地“最后一公里

2024年,以仿制药集中带量采购(集采)、创新药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国谈药物)为突破口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医院的药事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刘洪涛教授高度评价了医改措施带来的降低药价、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节约医保资源的巨大获益,同时态度鲜明地表示,DRG/DIP改革的实施目的是让患者获得更安全有效的治疗,当原有药物疗效不满意时,可以替换新的药物。

对于如何解决国谈药物落地“最后一公里”,刘洪涛教授认为,患者可以在医生开具医嘱后自行去药店购买国谈药物,对于有商业保险涉及报销的患者,医院可以通过临时采购满足患者需求。每年国谈目录出台后,医院会及时召开药事委员会,更新医院的药物基本目录,引入有临床需求的新药,推动国谈药品落地。

刘洪涛教授强调,国谈药物多属于全新机制药物,疗效优越,但可能存在诸多未知风险,安全性有待临床验证。这对药学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要注意在真实世界跟踪国谈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上报。

他补充强调,国家医药改革对于推动国家药企创新能力提升和原研药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同时也在积极鼓励新药研发,推动药企产业升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内药企能不断提升药物研发水平,促进我国基础制药工业水平的大幅提升。


为促进医疗机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2021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的支持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正式启动了“领航计划——助力医学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示范项目”(下称“领航计划”)。“新稳态大咖访谈”作为“领航计划的子项目之一,以“医药创新”为主线,通过访谈形式,邀请医院管理者与科室管理者就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度分享。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