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立体定向放疗(SBRT)是利用影像设备采集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的配合下,利用立体定向原理和技术,对人体内肿瘤实施精确定位,将放射线聚集于肿瘤靶区,给予较大剂量照射,使肿瘤产生局灶性破坏,而正常组织受到的损伤降至最低程度。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SBRT效果,树立SBRT作为肝癌根治性治疗理念,本报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教授结合15个情况迥异的小肝癌病例,看图说话,使SBRT适应证更加通俗易懂。
手术难度高的患者
SBRT最适用于手术难度高的肿瘤,例如肿瘤位于肝脏中央(病例3)、肝门区(病例4)、紧贴大血管(病例5),高龄患者(病例6),或伴有内科疾病如肝功能很差(病例7)。这些情况不宜手术或射频消融,SBRT可作为替代根治性治疗,其它的治疗方法都不是根治性。
病例3
1、病例简介:
男性,52岁,极早期肝细胞癌(0.8 cm),外科医生建议待肿瘤增大到超声能检测到病灶(估计2 cm)方考虑手术切除。患者接受SBRT,48 Gy/6 次。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AFP降至正常水平。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右肝中央部位0.8 cm结节,箭头所示,动脉期明显增强,结合AFP升高,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极早期。
b. SBRT等剂量分布图,48 Gy/6 次。
c. SBRT后3个月,病灶完全缓解,放射野区域低密度,提示放射性损伤。
d.SBRT后9个月,放射性损伤区域缩小。
e-f.分别为SBRT后26和56个月,肿瘤消失。
病例4
1、病例简介:
男性,29岁,以“皮肤黄染半个月”为主诉,诊断为肝门区HCC伴梗阻性黄疸,先外引流降黄疸。之后SBRT,3 Gy/次,共20次。由于十二指肠紧邻肿瘤下方(图a红色箭头)。 放疗结束后,患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肿瘤完全缓解,AFP降至正常。放疗结束9个月,患者诉腹胀不适,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可见一个溃疡(A1期),表面白苔,粘膜充血水肿(图f)。经过制酸治疗好转。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横断切肝门区占位5.5 cm,动脉期增强;冠状切肝门区占位,静脉期强化减退,肿瘤下方紧邻十二指肠,红色箭头所指。
b. 放疗定位CT,可见左右胆管引流管(蓝色箭号),肝门区肿瘤放射剂量分布图,60 Gy/20 次。十二指肠紧邻肿瘤下方,受照射剂量50 Gy/20 Fx 15 ml, 55 Gy/20 Fx 10.6 ml, 60 Gy/20 Fx 2.4 ml。
c. 放疗后3个月随访MRI,肿瘤明显缩小(部分缓解),血供减少,拔除引流管
d. 放疗后15个月,肿瘤完全缓解。
e. 放疗前后AFP的变化,放疗半年,AFP降至正常水平。
f. 放疗后8个月,患者诉上腹部阵发疼痛,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可见一个溃疡,表面白苔,粘膜充血水肿,为放射性损伤。
病例5
1、病例简介:
男性,47岁。肿瘤紧贴门静脉主干,于2016年7月21日我科室SBRT。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MRI横断切,病灶紧贴下腔静脉右侧,直径4.1 cm,冠状切见病灶位于门静脉主干上方,挤压主干变形。肿瘤乏血供,如箭头所指。
b. SBRT肿瘤等剂量曲线,肿瘤45 Gy/6 次。
c. 放疗后1.5个月随访MRI冠状切,肿瘤缩小
d. 放疗后4个月,肿瘤明显缩小坏死,无血供。
e-g. 分别为放疗后1、2、3年随访MRI,病灶缩小到1 cm,无血供。
h. 治疗前后AFP动态变化,经放疗后,AFP降至正常。
病例6
1、病例简介:
男性,99岁,于2018年8月28日接受SBRT,54 Gy/6 次。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当地医院MRI静脉期示右前叶近膈顶部占位,约6 cm,低密度。
b.SBRT,肿瘤54 Gy/6 次。
c-e. 放疗后3、10、17个月后,肿瘤逐步缩小,肿瘤周围正常肝动静脉期均强化,为放疗后变化
f. AFP的动态变化,放疗后3个月降至正常水平。
病例7
1、病例简介:
男性,41岁。以”消化道出血入院检查发现肝占位7个月”为主诉,于2017年11月就诊我院。肝硬化、脾大、腹水,肝功能为Child-Pugh C级(10分)。鉴于既往肝脏功能差,外科医生不予手术,逐接受SBRT。2017年11月13日开始SBRT,54 Gy/6 次,治疗中及后无明显不适。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CT显示左右叶交界处2 cm小结节,箭头所示,动脉期结节表现为脂肪密度,中等量腹水,脾大。
b. 保肝治疗后半年随访CT,腹水消失,左右叶交界处结节增大至3 cm,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退出,脾大。临床诊断为罕见的脂肪成分为主肝细胞肝癌。
c. SBRT的等剂量分布图。
d.SBRT后2个月随访CT,肿瘤大小同前,动脉期血供较放疗前减少。
e. SBRT后半年,病灶血供明显减少。
f. SBRT后10个月,病灶隐约可见,动脉血供进一步减少。
g.SBRT后13个月,病灶完全缓解
h. SBRT后25个月,病灶完全消失,放射野正常肝组织萎缩。
作者 | 曾昭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