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图文病例集 | 肝癌SBRT治疗指征——手术难度高

2020-03-23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消化系统肿瘤 肝癌肝癌立体定向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SBRT)是利用影像设备采集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的配合下,利用立体定向原理和技术,对人体内肿瘤实施精确定位,将放射线聚集于肿瘤靶区,给予较大剂量照射,使肿瘤产生局灶性破坏,而正常组织受到的损伤降至最低程度。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SBRT效果,树立SBRT作为肝癌根治性治疗理念,本报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教授结合15个情况迥异的小肝癌病例,看图说话,使SBRT适应证更加通俗易懂。

手术难度高的患者

 SBRT最适用于手术难度高的肿瘤,例如肿瘤位于肝脏中央(病例3)、肝门区(病例4)、紧贴大血管(病例5),高龄患者(病例6),或伴有内科疾病如肝功能很差(病例7)。这些情况不宜手术或射频消融,SBRT可作为替代根治性治疗,其它的治疗方法都不是根治性。

病例3

1、病例简介:

男性,52岁,极早期肝细胞癌(0.8 cm),外科医生建议待肿瘤增大到超声能检测到病灶(估计2 cm)方考虑手术切除。患者接受SBRT,48 Gy/6 次。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AFP降至正常水平。

幻灯片3.jpg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右肝中央部位0.8 cm结节,箭头所示,动脉期明显增强,结合AFP升高,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极早期。

b. SBRT等剂量分布图,48 Gy/6 次。

c. SBRT后3个月,病灶完全缓解,放射野区域低密度,提示放射性损伤。

d.SBRT后9个月,放射性损伤区域缩小。

e-f.分别为SBRT后26和56个月,肿瘤消失。

病例4

1、病例简介:

男性,29岁,以“皮肤黄染半个月”为主诉,诊断为肝门区HCC伴梗阻性黄疸,先外引流降黄疸。之后SBRT,3 Gy/次,共20次。由于十二指肠紧邻肿瘤下方(图a红色箭头)。 放疗结束后,患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肿瘤完全缓解,AFP降至正常。放疗结束9个月,患者诉腹胀不适,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可见一个溃疡(A1期),表面白苔,粘膜充血水肿(图f)。经过制酸治疗好转。

幻灯片4.jpg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横断切肝门区占位5.5 cm,动脉期增强;冠状切肝门区占位,静脉期强化减退,肿瘤下方紧邻十二指肠,红色箭头所指。

b. 放疗定位CT,可见左右胆管引流管(蓝色箭号),肝门区肿瘤放射剂量分布图,60 Gy/20 次。十二指肠紧邻肿瘤下方,受照射剂量50 Gy/20 Fx 15 ml, 55 Gy/20 Fx 10.6 ml, 60 Gy/20 Fx 2.4 ml。

c. 放疗后3个月随访MRI,肿瘤明显缩小(部分缓解),血供减少,拔除引流管

d. 放疗后15个月,肿瘤完全缓解。

e. 放疗前后AFP的变化,放疗半年,AFP降至正常水平。

f. 放疗后8个月,患者诉上腹部阵发疼痛,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可见一个溃疡,表面白苔,粘膜充血水肿,为放射性损伤。

病例5

1、病例简介:

男性,47岁。肿瘤紧贴门静脉主干,于2016年7月21日我科室SBRT。

幻灯片5.jpg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MRI横断切,病灶紧贴下腔静脉右侧,直径4.1 cm,冠状切见病灶位于门静脉主干上方,挤压主干变形。肿瘤乏血供,如箭头所指。

b. SBRT肿瘤等剂量曲线,肿瘤45 Gy/6 次。

c. 放疗后1.5个月随访MRI冠状切,肿瘤缩小

d. 放疗后4个月,肿瘤明显缩小坏死,无血供。

e-g. 分别为放疗后1、2、3年随访MRI,病灶缩小到1 cm,无血供。

h. 治疗前后AFP动态变化,经放疗后,AFP降至正常。

病例6

1、病例简介:

男性,99岁,于2018年8月28日接受SBRT,54 Gy/6 次。

幻灯片6.jpg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当地医院MRI静脉期示右前叶近膈顶部占位,约6 cm,低密度。

b.SBRT,肿瘤54 Gy/6 次。

c-e. 放疗后3、10、17个月后,肿瘤逐步缩小,肿瘤周围正常肝动静脉期均强化,为放疗后变化

f. AFP的动态变化,放疗后3个月降至正常水平。

病例7

1、病例简介:

男性,41岁。以”消化道出血入院检查发现肝占位7个月”为主诉,于2017年11月就诊我院。肝硬化、脾大、腹水,肝功能为Child-Pugh C级(10分)。鉴于既往肝脏功能差,外科医生不予手术,逐接受SBRT。2017年11月13日开始SBRT,54  Gy/6 次,治疗中及后无明显不适。

幻灯片7.jpg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CT显示左右叶交界处2 cm小结节,箭头所示,动脉期结节表现为脂肪密度,中等量腹水,脾大。

b. 保肝治疗后半年随访CT,腹水消失,左右叶交界处结节增大至3 cm,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退出,脾大。临床诊断为罕见的脂肪成分为主肝细胞肝癌。

c. SBRT的等剂量分布图。

d.SBRT后2个月随访CT,肿瘤大小同前,动脉期血供较放疗前减少。

e. SBRT后半年,病灶血供明显减少。

f. SBRT后10个月,病灶隐约可见,动脉血供进一步减少。

g.SBRT后13个月,病灶完全缓解

h. SBRT后25个月,病灶完全消失,放射野正常肝组织萎缩。


作者 | 曾昭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图文病例集 | 肝癌SBRT治疗指征——小肝癌

图文病例集 | 肝癌SBRT治疗指征——手术后残存肿瘤

图文病例集 | 肝癌SBRT治疗指征——巩固或辅助治疗

图文病例集 | 肝癌SBRT治疗指征——补救性治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