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C-APROM/CN//0198
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式,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研究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1,并且与患者总生存期2、术后结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3。本文结合术前白蛋白水平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发生低白蛋白的原因、白蛋白的生理功能以及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进行分析探讨。
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提示价值。研究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低白蛋白血症预后更差(图1)1。
图1 不同术前白蛋白水平患者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
我国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621例结肠癌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2。所有患者术前检测血清白蛋白,将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定义为低白蛋白血症。
研究发现,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术前白蛋白水平正常者(图2)。右半结肠癌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较横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明显增高(图3),而且随着T分期、N分期、M分期及TNM分期的进展,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也显著增高。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白蛋白水平低提示患者较差的临床病理情况及预后。
图2 不同术前白蛋白水平患者的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
图3 不同肿瘤部位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
此外,研究表明,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的结肠癌患者,术后结肠功能恢复较差,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清白蛋白正常患者3。所以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不仅仅是结肠癌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2,也是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指标3。
二
结肠癌患者多伴随血清低白蛋白血症,其原因主要包括白蛋白合成障碍和白蛋白消耗或丢失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患者胃纳不佳、肠道吸收障碍所引起合成白蛋白的营养物质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结肠癌恶性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造成机体内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2。
研究发现,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结直肠癌肿瘤部位明显相关。相对于横结肠和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更为常见2。由于相对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右半结肠吸收功能较好。右半结肠发生癌症,毒素吸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更为突出,因此导致术前白蛋白降低。这也提示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相比,肿瘤发展机制有所不同,右半结肠癌中机体和肿瘤相互作用引起的全身反应更为明显,临床上更加要关注右半结肠癌患者发生低白蛋白的情况4。
此外,低白蛋白血症还与结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 肿瘤分化程度越低、TNM分期越晚、浸润深度越深,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越高(图4)5,提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进展密切相关。
图4 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患者的
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
三
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血液及体液中,在血浆中含量最多6。健康人血清白蛋白浓度为35~50g/L,主要作用包括7:
维持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来自于白蛋白,是机体血管内外水分的主要调节物质。
物质代谢的最主要载体,体内的许多物质需要白蛋白作为配体助溶和载体运输,如胆红素、某些电解质、多种药物和脂类等。
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
稳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调节凝血与血管壁通透性。
在恶性肿瘤中,白蛋白还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结直肠癌不仅是肠道的局部病变相互作用,更是涉及肿瘤和机体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炎症反应就是一个重要特征4。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呈负相关,而CRP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8。因此,白蛋白在结肠癌全身性炎症反应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
结肠癌手术后,患者经常合并低白蛋白血症、肠壁水肿,延缓肠功能恢复,推迟进食时间,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吻合口愈合,甚至出现吻合口瘘,危及生命7。
一项研究显示,在腹部手术患者中,与晶体或羟乙基淀粉相比,给予白蛋白可减轻术中肠道水肿(图5)9。
图5 术中肠水肿(根据平均空肠水含量评估)
因此,对低白蛋白血症和肠壁水肿患者,若给予外源性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外渗入组织的液体回吸收,减轻肠管水肿状态,提高肠道耐受性,减轻腹泻,促进胃肠道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加快患者的康复7。
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应用广泛,白蛋白既是生理物质 ,又在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药理”作用6,因此应根据其作用及不同病理生理过程的特点,规范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根据国内外文献,人血白蛋白在结肠癌患者中使用的适应证为:重度低白蛋白血症(≤25g/L),提示白蛋白水平已不能完成日常的物质代谢交换功能,需要补充外源白蛋白6,7。此外,补充白蛋白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和改善物质代谢及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因此,只要心功能允许,应在1~2天内尽快将血清白蛋白水平提高到25g以上或正常范围,不应采取每日5~10g的方式6。
综上所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与结肠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 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白蛋白不仅参与机体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外,而且在结肠癌的全身性炎性反应中的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低白蛋白血症和肠壁水肿患者,若给予补充人血白蛋白,可减轻肠道水肿,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Sun LC, et al. BMC Cancer. 2009;9:288.
2.蒋志强,等.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80-83.
3.Lohsiriwat V, et al. Asia Pac J Clin Nutr. 2007;16(2):213-217.
4.魏宜胜,等.实用医学杂志.2012,28(5):778-780.
5.安宏超,等.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2):86-88.
6.迟晓红,等.今日健康.2015,14(6):42.
7.李有柱.广东医学.2009,30(1):4-5.
8. 王俊,等.山东医药.2017,57(37):94-96.
9.Haynes GR, et al.Eur J Anaesthesiol. 2003;20(10):771-79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