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CCSN2024)于2024年10月16—20日在重庆市召开。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教授在大会上分享了以“延缓 CKD 进展:现状与展望”为主题的精彩大会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刘必成教授接受专访,围绕延缓CKD进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Q: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CKD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您认为生物标志物在延缓CKD进展方面有哪些潜在的应用价值?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依赖于多种手段,其中生物标志物作为人体内产生的物质,对于反映肾脏功能和病理活动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拥有一些成熟的肾脏病指标,如尿微量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Cystatin C)等,以及反映肾小管损伤的指标如KIM-1、NAG等。
然而,要早期发现尤其是活动和进展性的慢性肾脏病,我们仍需付出更多努力。这也是肾脏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们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从尿液中寻找敏感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尿沉渣中的mRNA、尿中外泌体的mRNA及补体活性等,我们发现这些标志物与肾小管间质的炎症及疾病活动有显著的相关性。
未来,尿液和血液中敏感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和发现,对于更早地识别慢性肾脏病,尤其是特定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Q:在延缓CKD进展的过程中,患者自我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的重要性如何?您认为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引导患者参与到这些非药物治疗中来?
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生活方式是一个关键因素。这包括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热量和蛋白质摄入)、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这些生活方式对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都有一定影响。
因此,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慢性肾脏病管理的基础。它不需要花费,也不需要药物,只要能够重视并实践起来,都是有益的。
对于患者来说,如存在浮肿或高血压,应适当低盐饮食;如有高脂血症,应低脂饮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控制蛋白质摄入,以减少体内代谢废物和尿毒症毒素的产生。
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以及特殊饮食习惯(如导致高尿酸的过量海鲜摄入)也应根据个人情况加以管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熬夜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十分不利,临床上已观察到长期熬夜会导致肾功能加速恶化。因此,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并适当进行运动。
总而言之,生活方式的管理是多方面的。健康的身体首先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目前许多患者在这方面重视不够。因此,加强科普教育,让患者更多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慢性肾脏病的管理和延缓其进展的重要性,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Q: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发展,您认为未来在延缓CKD进展方面会有哪些新的突破或趋势?这些新突破或趋势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
近年来,在延缓慢性肾脏病(CKD)进展的临床治疗方面,已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诸如RAAS阻断剂、SGLT-2抑制剂、醛固酮抑制剂以及降低蛋白尿的生物制剂等药物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CKD的进展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患者的肾脏病进展速度不仅与血压管理、蛋白尿控制、贫血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还受到生活方式、病理类型乃至家族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治疗CKD时,我们既要注重针对原发病因的治疗,也要关注对症治疗,即针对患者的特殊症状进行精准控制。
展望未来,我认为延缓CKD进展的关键在于深入认识其致病机制。CKD之所以持续进展,往往与肾脏的持续炎症和纤维化有关。当前,虽然已有许多针对原发病因和对症治疗的药物,但针对肾脏炎症和纤维化机制的靶向药物仍有待加强研发。
此外,近年来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CKD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特别是细胞治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中的成功应用,为我们探索其在肾脏病治疗中的潜力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那些原本难以治疗的单基因突变遗传病变也可能迎来新的治疗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由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技术也在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我们的团队通过工程化修饰外泌体,发现其在延缓急性肾损伤向CKD进展以及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此外,生物制剂如单克隆抗体以及分子靶向药物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CKD患者提供了更多新颖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期待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最终帮助更多患者不仅延缓CKD的进展,甚至实现停止或逆转肾脏病的进程,这是患者和医生共同的期待。
刘必成教授
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首席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肾脏生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肾病学会Fellowship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中国医学论坛报赵静薇采写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教授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