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今
日
分
享
自2018年伊始,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了“一年一调”的常态化调整,现行医保药品目录协议期内的“国谈药”涵盖了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个治疗领域。国家谈判大幅度降低了药品的价格,但药品是否最终能够进入医院供患者使用,仍有“最后一公里”路要走。如何打通药品“最后一公里”,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同时更好地加强医院对于国谈创新药的管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别策划“领航计划——新稳态大咖访谈”高端访谈项目。本期访谈特邀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金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余学锋教授围绕医保政策落地、国谈医保创新药的管理、疾病诊疗、合理用药及学科建设等话题展开分享。
医教研助推内分泌学科高质量发展
金萍 主任
糖尿病创新药不断涌现
多格列艾汀全新亮相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金萍教授提到,近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制药企业逐步从生产仿制药向生产原研药转型。糖尿病传统治疗药物包括双胍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等,近年涌现出的新药包括DPP-4抑制剂、GLP-1激动剂等。国外制药企业在以上这些靶点的降糖药领域研发出了众多产品,我国在新的靶点新药方面也有重要创新,多格列艾汀是其中的代表药物之一。多格列艾汀作为首个作用于葡萄糖激酶(GK)靶点的降糖药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全新选择,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除多格列艾汀外,很多其他糖尿病新药研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期待我国原研的创新药物也能够走出国门,为全球健康做出贡献。
多举措发力
规范糖尿病合理用药
尽管近年来糖尿病防控取得显著进步,但总体治疗率和达标率仍不足50%。这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金萍教授指出,糖尿病治疗的达标率难以突破,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很多降糖药物仅针对单一靶点发挥作用,因此单一治疗很难让患者血糖达标。临床可以通过给予患者不同机制的联合治疗药物来有效控糖,例如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多格列艾汀等。第二,我国糖尿病患者存在对疾病认知不足、疾病诊断较晚的特点。而且很难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治疗依从性差。加强患者宣教、提高患者认知是重要的解决办法。第三,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多种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可能需要同时服用很多药物。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可以将不同机制降糖药物改为复方制剂以简化方案,或者采用一周一次注射的GLP-1激动剂等。总之,临床建议针对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缺陷、生活习惯、经济状况,为患者选择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对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和寿命。
关注糖尿病缓解
医教研全面推动学科发展
提及近年来糖尿病领域的热点,金萍教授指出,糖尿病缓解是其中一个热门话题。目前,国内学者对糖尿病缓解的定义已经达成初步共识。糖尿病缓解是指患者在停药时间≥3个月后,HbA1c仍小于6.5%的状况。部分患者在经过合理干预后,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这部分患者可能具有如下特征:胰岛素相关抗体均阴性、C肽血清水平高、病程短、超重或肥胖/大腰围引起的糖尿病。期待在这一概念的应用和推动下,国内糖尿病防控能迎来拐点。
糖尿病领域不断创新和涌现出新的理念,作为一家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也处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金萍教授指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历届科室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初具规模,目前已发展成为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同时也是内分泌学博士和硕士的授予点,并且成为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代谢内分泌健康分会和中南大学糖尿病足病研究中心的挂靠单位。科室始终注重医教研的齐头并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文章发表和科研成果方面做出显著成绩。通过联合培养、资金支持、鼓励相关项目申报等提供更多学术交流和学习、进步的机会,促进年轻医生的快速成长,推动学科的全面发展。
多举措全面提升糖尿病合理用药水平
余学锋 主任
多格列艾汀全新作用机制
针对GK靶点助力实现血糖稳态
余学锋教授指出,“血糖稳态调节”的提出由来已久,但长期并没有开发出针对性的治疗药物。GK在机体很多组织细胞上分布,当患者血糖发生变化时,GK活性发生改变进而可调节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维持在3.9~5.6mmol/L的正常范围内。当患者血糖水平超过正常标准时,GK活性增强,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肝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输出,从而维持血糖处于稳定水平。因此,GK通路在调节患者血糖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领域内学者们针对围绕GK这一靶点的新药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多有波折。近年来中国学者开发出第一个针对GK靶点,并能够安全有效调节GK活性、维持血糖稳定的药物,即多格列艾汀。该药以全新作用机制问世,不仅有效降糖,还可改善β细胞功能,帮助患者血糖长期改善。未来随着该药的更多价值得到挖掘,其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警惕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合理搭配用药做好综合风险管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刺激,可能会使骨组织正常的钙磷代谢发生紊乱,引发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临床管理棘手。作为糖尿病及代谢性骨病治疗的内分泌专家,余学锋教授指出,临床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情况有所不同。1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往往涉及自身免疫系统反应,同时伴随骨折风险增加和骨密度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伴随骨折风险增加,但较少伴随骨密度降低。目前临床诊断骨质疏松仍以骨密度为重要指标,所以应注意鉴别诊断。
针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D、钙剂,以及专门针对骨质疏松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等。近年来也涌现出多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但可及性和药物价格相差较大,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做出合理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患者。近年来涌现出的SGLT-2抑制剂也对机体血钙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临床在治疗该类患者时,应综合考量和平衡药物获益与风险,使药物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持续加强糖尿病患者管理水平
全方位促进学科发展
谈及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水平,余学锋教授认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超重状态,减重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压和血脂,因此告知患者减重的益处、设立减重目标值并帮助其改善饮食结构,有助实现更好的血糖管理。第二,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多种多样,且在降糖同时还可能兼具减重、心肾保护等作用。在拥有如此多治疗选择的前提下,倡导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用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剂型,有助于有效控糖,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第三,做好患者长期随访管理。血糖控制的持续性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尤为关键,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将可能伴随较高的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等风险。因此,通过采取做好患者教育和随访、联合使用不通机制药物等措施,有助提高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水平。
作为科室管理者及学科带头人,余学锋教授认为,要促进学科发展,第一,要注重人才培养,包括从海外引进优秀人才等;同时,还要给年轻医生足够的成长空间,承担一定的工作和责任。第二,注重亚专科的发展。组建亚专科专家团队,建立相关专业规范,标准化相关流程,并加强各亚专科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扩大学科影响力。第三,将临床和学术科研相结合,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总之,要以为患者服务为目标,全方位促进学科的发展。
(根据专家访谈时间先后排序)
为促进医疗机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2021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的支持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正式启动了“领航计划——助力医学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示范项目”(下称“领航计划”)。“新稳态大咖访谈”作为“领航计划”的子项目之一,以“医药创新”为主线,通过访谈形式,邀请医院管理者与科室管理者就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度分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