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药学笔记 | 抗抑郁药物知多少

2023-10-20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常见抗抑郁药物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


01
三环类抗抑郁药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HT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发挥抗抑郁作用。

特点:临床疗效较好,起效相对较快,但选择性不高,耐受性差,适用于伴焦虑的严重抑郁症患者,特别是住院患者。

常见不良反应:抗胆碱能效应(口干、出汗、便秘)、嗜睡、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等。

代表药物: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氯米帕明


0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氧化代谢而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浓度,发挥抗抑郁作用。

特点:此药不宜与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物合用;如需换用其他抗抑郁药需停药2周以上。

常见不良反应:口干、出汗,少见震颤、肝转氨酶升高。

代表药物:吗氯贝胺


03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5‐HT 再摄取,使突触间隙内的5-HT浓度升高,发挥抗抑郁作用。

特点:对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高,对焦虑症状的疗效好,对老年患者耐受性好和安全性高,是全球公认的一线抗抑郁药物。

常见不良反应:焦虑、震颤、欣快感。

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04
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


作用机制:抑制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内的5-HT和NE浓度升高,发挥抗抑郁作用。

特点:起效较快,在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但对难治性抑郁症有较好效果。度洛西汀对抑郁症伴有躯体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尤其对慢性疼痛疗效更佳。

常见不良反应:嗜睡、胃肠道不良反应和性功能障碍。

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05
其他类型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马普替林阿莫沙平瑞波西汀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米安色林米氮平

选择性5-HT再摄取激活剂:赛奈普汀。



抗抑郁药物治疗用药原则

01
用药个体化

全面评估患者年龄、症状特点、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合并症,予以个体化合理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增剂量。



02
忌频繁换药


抗抑郁药起效缓慢,起效时间大多为 10-14 天,一般 4-6 周方显效,切忌频繁换药,只有在足量、足疗程使用某种抗抑郁药仍无效时,方可考虑换用同类另一种或不同机制的另一类药。



03
换药需谨慎


换药时,需要逐渐减量,一则是避免撤药反应,二则是减少因换药而导致的潜在不良反应。多数药物需停药2周,氟西汀需停药5周才能换用单氨酶抑制剂。



04
单一用药


提倡足量、足疗程、单一抗抑郁药治疗,若治疗疗效不佳,或者伴有严重失眠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疾病,可考虑联用不同机制的药物或增效剂。



05
缓慢停药


抗抑郁药可发生撤药综合征,建议停药过程缓慢(至少 4 周)。



特殊人群用药

01
老年患者用药



对于老年患者,因常合并躯体疾病往往同服多种药物,选择抗抑郁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且老年人代谢较慢,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初始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为最小推荐初始剂量的 1/2~1/4,缓慢增量。


02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用药


建议妊娠期和哺乳期抑郁症首选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CBT)和人际关系治疗(IPT)。

对考虑有自杀风险的妊娠期患者,且有新生儿低体重和早产发生率风险增加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抗抑郁药治疗,

抗抑郁药在婴幼儿中的暴露浓度一般都较低,远低于妊娠期的暴露,哺乳期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对胎儿或婴幼儿可能的影响,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治疗原则包括:1.选用曾经有效的抗抑郁药;2.单药治疗;3.优先选用SSRI;4. SSRI类中,帕罗西汀不作为一线使用。


03
儿童及青少年如何用药



对于儿童及青少年人群, 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等 SSRI 类药物因疗效及安全性较为确切,是目前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治疗的一线药物,鉴于儿童青少年服用抗抑郁药物后自杀风险增加,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应密切观察自杀倾向或异常行为改变,尤其在治疗前期。



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复发率较高,倡导全程治疗。抑郁症的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三个时期。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终止治疗后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治疗方案。



作者:郑晓英

来源:重医附一院药学部



往期推荐


药学笔记 | 七种常用胃黏膜保护剂,服用有讲究

药学笔记 | 别让幽门螺杆菌成了你的下酒菜

药学笔记 | 复方氨基酸的区别与合理使用

药问药答 | 布洛芬vs乙酰氨基酚,这两种儿童退烧药你用对了吗?

药学笔记 | 信必可都保的正确使用方法

药学笔记 | 感冒服药有学问,分清病毒和细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