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Day 8:伤敌一千,如何避免胰岛素自损?

2022-06-01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用药云书架

有话想说.jpg


▛ 10天细说胰岛素使用 ▟ 已更新至第八天

系列专题,您还想看什么内容?

点击上方图片👆,告诉我们


前言

胰岛素治疗在糖尿病药物治疗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对胰岛素的认识不足,导致一些糖尿病患者在主观上夸大胰岛素的不良反应,甚至拒绝胰岛素治疗。


因此,正确合理地认识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消除糖尿病患者的疑虑,才能提高胰岛素的用药依从性,使患者从胰岛素的治疗中充分获益。今天,就由郑州人民医院药师魏璐嫚介绍如何应对胰岛素带来的不良反应


01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目前,胰岛素可谓是作用最强且最持久,除了低血糖之外毒副作用最小的降血糖药物 。它可以使不同程度的高血糖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控制,解除葡萄糖毒性。另一方面,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的分解,减轻脂毒性。


低血糖

对于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值<3.9 mmol/L即属于低血糖。患者的血糖值由摄入的食物种类和分量、运动的类型和时间以及注射胰岛素的剂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低血糖反应后所致的高血糖称为苏木杰效应,可致病情不稳定,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应对措施】为避免胰岛素用量过大出现低血糖反应,应在监测血糖的基础上,小剂量滴定,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以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另外,患者要随身携带糖果、甜点等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进行自我救治。


体重增加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体重增加的可能机制包括:① 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使尿糖排出减少,从而减低了热量的丢失;② 胰岛素可直接促进脂肪合成作用;③ 胰岛素治疗出现低血糖时,患者主动进食较多食物而导致热量增加;④ 与胰岛素致水钠滞留增加等因素有关。

 

【应对措施】体重的增加可以通过监测体重、协调胰岛素、饮食和运动间的平衡,使体重增加的幅度减少至最小。另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可以避免或减少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加。


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发生胰岛素过敏,这与胰岛素种类、纯度和所添加的化学成分如鱼精蛋白及锌等有关。过敏可分为局部过敏或全身过敏。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荨麻疹,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应对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局部过敏反应可自行缓解,也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改善局部反应。如果疗效不佳,可更换为其他制剂类型的胰岛素或不同厂家的胰岛素。

 

屈光不正

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可因晶状体和玻璃体内的渗透压降低促使液体外溢,屈光度下降而导致远视,使患者视物模糊。


【应对措施】应对措施 此种症状属暂时性变化,一般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通常在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多见于胰岛素使用初期,或者血糖波动较大的幼年型患者。


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由于皮下脂肪在注射部位消失,造成皮肤的压陷或凹陷。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使用未纯化动物胰岛素所造成的免疫反应,使得胰岛素-免疫球蛋白复合体在皮下沉积。

 

【应对措施】使用纯化的人胰岛素后脂肪萎缩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对于使用人胰岛素发生脂肪萎缩的患者,换用胰岛素类似物后可降低或缓解这种并发症的发生。此外,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也可降低其发生率。


皮下脂肪增生

皮下脂肪增生是皮下脂肪组织对于局部高浓度胰岛素产生脂肪增生及生长加速的结果。每天多次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较常发生,且大多位于腹部。


【应对措施】 胰岛素吸收的速率在脂肪增生的部位会变慢,造成血糖控制不良。因此,应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注射点至少间距1 cm;勿重复使用针头等可减少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


02 低血糖的管理及预防

低血糖作为胰岛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须悉知低血糖的相关症状和严重低血糖的危害,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要尽快测血糖和进食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以防止进展为严重低血糖。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率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夜间低血糖常常难以发现和及时处理。有些患者屡次发生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很多原因会导致低血糖:①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量过少;② 呕吐、腹泻;③ 酒精摄入,尤其空腹饮酒;④ 运动量增加;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肝、肾功能不全;⑥ 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使用不当;⑦ 血糖控制目标过于严格;⑧ 老年;⑨ 多重用药。

IMG_258

低血糖的预防策略


① 定时、定量进餐,尽量不误餐。

② 出现呕吐、腹泻、食欲缺乏时,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③ 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④ 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增加运动量时应事先增加食物摄入量。

⑤ 对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⑥ 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同时做好血糖监测,以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胰岛素类似物在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方面优于人胰岛素。

⑦ 对有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除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外,还应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⑧ 应告知患者随身携带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立即食用,同时携带个人信息联系卡,标注用药信息和家属联系方式等。

⑨ 注意不同类型胰岛素起效时间不同,注射胰岛素时间要与就餐时间匹配。

⑩ 认知功能下降且低血糖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患者,要由家属协助注射胰岛素及监测血糖。


03 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

充分认识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了解并掌握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对于胰岛素的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医务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仍需要了解其他一些胰岛素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保证胰岛素的用药安全。


1. 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在糖尿病病程、并发症、血糖变化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实验证明,抑郁、愤怒、焦虑、紧张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均可通过下丘脑释放某些神经递质且通过下丘脑-垂体-腺轴使血糖升高或激发糖尿病。同时,患者在紧张的状态下,体内激素分泌增加,使病情加重。因此,需要医务工作者根据患者心理问题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干预措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这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2.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

选择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了解胰岛素的种类、剂型、作用时间,合理选择药物、确定治疗方案、了解注射装置、掌握注射技术和胰岛素的正确储存方法,从而减少因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注射疼痛、出血、漏液、结节等不良反应。同时应学习自我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合理安排每天的日常生活。



总之,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评估多方面的因素,如年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工作环境、文化程度、自我管理能力、与家庭亲属的关系、就医条件、经济收入、医保类型、治疗目标、个人需求等,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保障胰岛素使用过程中的用药安全,减少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达到稳定血糖水平、 减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的目的。这是医务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的共同目标。

 

 

作者:郑州人民医院 魏璐嫚


a48a9a05-5bc5-454d-a197-df4cb67ed68e.png


点击签到👆,打卡阅读,每天5分钟

打造属于你的▛ 用药云书架





要点复习

Day 7

面对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素怎样出奇制胜?(下)

Day 6 

面对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素怎样出奇制胜?(上)



明日解锁

Day 9 

妊娠期胰岛素使用,护母保子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