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东:新时代赋予医者的使命
张晓东:新时代赋予医者的使命
2017-06-27 47897 看过 免费 -
张洋:互为监督态势下的医生与媒体关系
张洋:互为监督态势下的医生与媒体关系
2017-06-27 47340 看过 免费 -
唐丽丽:从《旷野无人》谈生死
北大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选择了《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进行分享。同样作为疾病叙事的作品,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患者,用自己多年患病、多次手术、反复化疗的个体经历,讲述了一个患肿瘤的抑郁症患者游走在生死边缘的艰难抉择和悲情自述。唐丽丽以《旷野无人》为切入点,走进了生死话题的视域,探讨人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态度。以丰富的肿瘤临床的经验和独特的视角,目睹众多因受到肿瘤病痛折磨的患者的生存状况,讲述了诸多亲临的患者故事,打动了现场读者,很多读者因此落泪。借由故事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感和价值感和对未来的希望对临终者和患者的重要意义,提倡用尊严疗法和生前预嘱等方式勇敢地与生命告别,坦诚淡然地面对生死。唐丽丽以柔情的口吻和人性化的视角解读了书的内容,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一面通往思考生死的门窗,让人们借此来静思人生的价值。
2017-06-20 25060 看过 免费 -
马向涛谈《基因传》
海淀区医疗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主任马向涛作为特邀荐读人,他从自己专业角度选择了在美国畅销的叙事医学作品《基因传》,基因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基础,本书的作者是一名癌症生物学家,他聚焦研究基因功能的问题。“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本书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未来,对于科学史上最具挑战与危险的概念进行了诠释。仅仅在过去的四年间,业界已经发明出永久改变人类基因组的定向技术。与此同时,通过分析个体基因组来预测人们未来命运的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本书内容的编排按照时间顺序与故事情节展开,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马向涛从孟德尔“豌豆花园”的故事讲起,娓娓道来,将基因发展的脉络一一呈现和梳理。直至二十世纪,两项对于遗传学起到重要影响的技术问世,基因测序与基因克隆,它们分别代表着基因的“读取”与“复制”,开启了人们对生命的另类探索。马向涛作为本书的译者,同时也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他的思路穿梭游走在各个时代,引领读者通过基因找寻到生命的奥秘,领略科学家们对基因的探索,从科学角度对生命加以解读。
2017-06-20 31392 看过 免费 -
王一方教授的人文阅读之旅(十三)
在“王一方教授的人文阅读之旅”系列课程中,王一方精选了四十本好书,并与学生们一起阅读,共同讲解,与大家分享。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学会理解、学会表达。在读书中成长,力求科学上求其真、道德上求其善、艺术上求其美。
2017-06-16 43512 看过 免费 -
王一方教授的人文阅读之旅(十二)
在“王一方教授的人文阅读之旅”系列课程中,王一方精选了四十本好书,并与学生们一起阅读,共同讲解,与大家分享。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学会理解、学会表达。在读书中成长,力求科学上求其真、道德上求其善、艺术上求其美。
2017-06-09 44249 看过 免费 -
姚希贤:医生的修炼
一名医生从学校,到临床,最后成为专家,是需要千锤百炼的。北宋名臣范仲淹有言道:不为良将,便为名医;医生作为一个特殊行当,接触的是人和人的生命。姚希贤教授结合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对年轻医师的自身水平、素质、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7-06-05 28292 看过 免费 -
王一方教授的人文阅读之旅(十一)
在“王一方教授的人文阅读之旅”系列课程中,王一方精选了四十本好书,并与学生们一起阅读,共同讲解,与大家分享。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学会理解、学会表达。在读书中成长,力求科学上求其真、道德上求其善、艺术上求其美。
2017-05-31 51371 看过 免费 -
马剡芳:尊严死——永不放弃与过度医疗之尺度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但由于医学的局限性和人体的复杂性,每一个治疗都会有风险,有的风险可以预防,有的甚至连医生自己都不清楚。因此,由医疗风险导致的医患矛盾、甚至法律纠纷不断发生。那么如何提高医生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呢?行医路上,医生要诊治无数病人,不但要诊治他们的“疾”,也要感受他们的“苦”,如果能够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那会让医患之间充满温情。那么如何了解病人的苦,增进医患的情呢?《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举办的《行医路上“法”与“情”》医学人文研讨会, 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医生学会用“法”规避风险,用“情”化解医患矛盾。
2017-05-24 21914 看过 免费 -
讨论:“法不容情”还是“法可容情”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但由于医学的局限性和人体的复杂性,每一个治疗都会有风险,有的风险可以预防,有的甚至连医生自己都不清楚。因此,由医疗风险导致的医患矛盾、甚至法律纠纷不断发生。那么如何提高医生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呢?行医路上,医生要诊治无数病人,不但要诊治他们的“疾”,也要感受他们的“苦”,如果能够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那会让医患之间充满温情。那么如何了解病人的苦,增进医患的情呢?《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举办的《行医路上“法”与“情”》医学人文研讨会, 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医生学会用“法”规避风险,用“情”化解医患矛盾。
2017-05-24 23953 看过 免费
热门资讯
- 骨舞健言 | 海涌教授:2024年骨质疏松症指南共识更新要点解读
- 越优例 越无忧丨化险为夷,重获新生:伊立替康脂质体(II)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PFS达9个月
- 急性胰腺炎需要抗凝吗?
- 2025,医院财务审计工作指南
- 医疗设备全集成运维与管理服务(TIMMS)的实践与思考
- 越优例 越无忧丨力挽狂澜:伊立替康脂质体(II)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助力患者实现PR
- 瑞聚例量丨OS突破21个月,阿得贝利单抗联合治疗助力晚期肝胆管癌伴广泛腹腔转移患者生存获益
- 写好护理“敬业福”,守护健康万家春 | 新春走基层
- 【新膝望】第七届风湿新秀争霸全国总结会 展示活动开启
- 北京地坛医院:节日里的最美身影 | 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