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美:老年晕厥患者的评估和管理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复杂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功能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老年病有其特别之处,应该尤为注意,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且病程长、病情重,多重用药的情况不可避免且十分普遍。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尤其基层医生对老年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能力,进一步规范老年常用心血管病药物的合理使用,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后。2019年,《中国医学论坛报》官方新媒体平台“壹生”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刘梅林教授团队精心策划「老年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涉及冠心病、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常见疾病,以及抗栓治疗、晕厥管理等热点话题,并结合经典病例剖析疾病诊治思维。9位专家历时2个月,精心打磨出11节课程,欢迎持续关注! 本期直播讲题老年晕厥患者的评估和管理授课专家刘美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直播时间2020年3月18日19:30-20:00
2020-03-26 137560 看过 免费 -
王岚:心跳骤停期间和之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2018 AHA高级生命支持更新
|栏目简介临床医学是一个尚待完善和成熟的学科,因此知识进展常快,各种指南和共识层出不穷。医生面对的是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需要广阔的专业知识做基础,但是医生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往往很难同时把所有的最新进展和指南全部掌握。基于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策划了《图说指南》小讲课栏目,在每周临床查房之余,组织高年资医生分享和解读权威指南,以新颖的图说形式,向心内科医生速递指南内容和临床规范。|本期课程第13讲:心跳骤停期间和之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2018 AHA高级生命支持更新|授课专家王岚 主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上线时间2020年3月17日点我查看相关文献
2020-03-26 253959 看过 免费 -
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心电图怎么看?
“心电100问”专栏简介10分钟掌握一个知识点。《中国医学论坛报》官方新媒体平台“壹生”推出“心电100问”视频专栏,从最基础的读图开始,以短小精悍的讲课,传授最实用的读图技巧,帮助临床医生及心电图室医生夯实心电学基本功、提升阅图能力。本期课程信息直播时间:2020年3月24日19:30-20:00讲题: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心电图怎么看?讲者:宫志华 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功能科主任
2020-03-26 110698 看过 免费 -
卢洪洲:全球健康角度 | 新冠状病毒病科学防治与精准施策
为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加强医护人员和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帮助医院、基层和社区科学有序地推进、落实综合防控举措,有效遏止疫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别策划“新冠状病毒肺炎科学防控”视频专栏,内容持续更新,敬请关注。【本期讲题】全球健康角度:新冠肺炎疫情分析【本期讲者】卢洪洲 教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直播时间】2020年3月26日下午2点【观看方式】本次内容仅限于医务人员观看,请各位老师前往“壹生”app,关注“科研”,即可观看!
2020-03-26 71555 看过 免费 -
杜佳丽:82岁老人波动性高血压,何去何从?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复杂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功能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老年病有其特别之处,应该尤为注意,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且病程长、病情重,多重用药的情况不可避免且十分普遍。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尤其基层医生对老年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能力,进一步规范老年常用心血管病药物的合理使用,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后。2019年,《中国医学论坛报》官方新媒体平台“壹生”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刘梅林教授团队精心策划「老年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涉及冠心病、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常见疾病,以及抗栓治疗、晕厥管理等热点话题,并结合经典病例剖析疾病诊治思维。9位专家历时2个月,精心打磨出11节课程,欢迎持续关注! 本期讲题82岁老人波动性高血压,何去何从?授课专家杜佳丽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课程上线时间2020年3月25日
2020-03-25 51875 看过 免费 -
战疫 V 视点 MDT 直播论坛 “齐心战疫,共克时艰”
自 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生以来,经过全国各地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内COVID-19确诊病例数已经明显下降,防控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胜利。然而,随着国外确诊病例的数不断攀升,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是管控输入性病例的巨大风险。公立医院作为一个无法完全避免公众聚集的场所,不得不严阵以待,防控工作仍然不容半分松懈。与此同时,疫情防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和管理。基于此,活动邀请心血管、神经、影像、超声和心理防护等各位专家就疫情防控下如何开展多学科创新优化的诊疗解决方案,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2020-03-24 33875 看过 免费 -
系列课程
北大人民医院精品课: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7亿。但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是46.5%,治疗率为41.1%,控制率为13.8%,特别是在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控制率只有1/3。研究证明,只有有效控制高血压,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慢病的发生发展。为了加强临床医生、尤其基层医院对高血压的规范化诊治水平,《中国医学论坛报》官方新媒体平台“壹生”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孙宁玲教授团队开设“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系列精品课,内容涉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妊娠女性、儿童)高血压的诊治,并结合经典案例剖析高血压的诊治思路。系列课程安排如下:
2020-03-24 207972 看过 免费 -
系列课程
阜外精品课: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肺栓塞是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常无明显症状,临床偶然发现后确诊,部分患者由于发病急骤、病情危重,首发表现为猝死。肺栓塞是致命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临床表现可千差万别,有时与原有的心、肺基础疾病症状类似,极易被误诊、漏诊。2019年《中国医学论坛报》官方新媒体平台“壹生”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联合策划制作「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系列课程,给广大临床医生提供肺栓塞规范化诊治的模板,共7节课。系列课程安排如下:
2020-03-24 124676 看过 免费 -
系列课程
IVUS入门课:从识图到应用
血管内超声(IVUS)越来越受到“少壮派”心血管医生的推崇和喜爱。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响应大家的呼声,与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董勇老师联合策划《IVUS入门课:从识图到应用》,由浅入深,通过15节课程的详细讲解,让你快速上手IVUS的识图和临床应用。系列课程课表如下:
2020-03-24 48813 看过 ¥199元 -
系列课程
图说指南:10分钟掌握心内科指南要点
临床医学是一个尚待完善和成熟的学科,因此知识进展常快,各种指南和共识层出不穷。医生面对的是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需要广阔的专业知识做基础,但是医生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往往很难同时把所有的最新进展和指南全部掌握。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官方新媒体平台“壹生”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策划了《图说指南》小讲课栏目,在每周临床查房之余,组织高年资医生分享和解读权威指南,以新颖的图说形式,向心内科医生速递指南内容和临床规范。《图说指南》第一季共邀请授课专家13位,选取9部国外指南,针对急性心衰利尿剂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应激性心肌病、三尖瓣反流、常见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冠脉痉挛、ACS、CPR等话题进行解读。系列课程安排如下:
2020-03-22 1577917 看过 免费
直播预告
-
9月09日
19:00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想知道的都在这
-
7月31日
19:00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优化管理(1111111站)
-
8月28日
19:008月28日 | 2025年领航计划——健康未来医药同行心血管疾病全程管理交流会
-
8月27日
19:00协同管理,动态优化——慢病健康守护计划项目8.27(一)
-
8月27日
19:00协同管理,动态优化——慢病健康守护计划项目8.27(二)
-
8月27日
19:00协同管理,动态优化——慢病健康守护计划项目(十七)
-
8月28日
19:00王宏治:起搏器假性感知功能不足的心电图识别
-
9月10日
18:30协同管理,动态优化——慢病健康守护计划项目9.10
-
8月27日
19:00协同管理,动态优化——慢病健康守护计划项目8.27(三)
热门资讯
- 鼓楼医院: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滴眼液治疗难治性干眼症的临床报告
- 第二届中国老龄健康促进工程卒中救治同质化发展创新大会召开
- COVID-19遇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不可忽视的双重威胁
- 会议预告 | 医防融合,共促发展:聚焦专科医院建设,推进银屑病诊疗规范化!
- EULAR全球风向标 | URAT1抑制剂鲁兹诺雷钠治疗原发性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三期临床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 舒巴坦/度洛巴坦治疗严重AB感染(VAP)的单中心病例回顾性研究
- 闫卫红教授访谈:破局戈谢病诊疗困境,推动罕见病MDT诊疗模式快速发展
- 病例解读:舒巴坦-度洛巴坦为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 SIFIC热点速递丨大感控·新防线:后疫情时代三大耐药危机的破局之战
- 牛丰南教授访谈:多学科协作模式开启戈谢病诊疗保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