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噁唑烷酮类主要有利奈唑胺和特地唑胺,对包括M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在内的革兰阳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机制的独特之处是与50S亚基结合阻断70S起始复合物形成。
噁唑烷酮类为时间依赖性且具有长PAE特点的药物,其PK/PD指数为AUC0~24/MIC。
利奈唑胺:是第1个用于临床的噁唑烷酮类药物,说明书推荐剂量为600 mg,1次/12 h。利奈唑胺为长PAE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为3.6~3.9 h。预测疗效的PK/PD靶值为AUC0~24/MIC>100。有研究者认为,对于MRSA,当MIC值为2 mg/L时,600 mg,1次/12 h给药的达标率>90%;当MIC值分别为4 mg/L和≥8 mg/L时,达标率分别只有40%和0。
特地唑胺(Tedizolid):是继利奈唑胺之后开发的第2个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同利奈唑胺,主要用于治疗某些敏感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各种链球菌属和球菌属引起的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特地唑胺对利奈唑胺耐药菌株仍可能具有抗菌活性,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较利奈唑胺少。特地唑胺的常规推荐剂量为200 mg,1次/d,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与利奈唑胺类似,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达91.7%。
特地唑胺与利奈唑胺相同,对肺上皮细胞衬液和肺泡巨噬细胞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有效用于肺炎的治疗。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感染模型中,抑制及降低1-log10 CFU/1ung的葡萄球菌的fAUC0~24/MIC靶值分别为20.0和34.6。
作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
本文节选自《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