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为什么不推荐儿童查食物不耐受?

2021-01-29作者:壹声经验
其他非原创

作者:长春市儿童医院 胡亮

在我的门诊我经常会遇到这样一张结果,上面会提示各种食物的过敏,并且这种化验单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食物不耐受”。


虽然检查“食物不耐受”对于孩子来说仅仅需要付出2ml左右的静脉血,但检查的结果,如果解读不当,则可导致孩子因为盲目的忌口而影响健康。


1.什么是食物不耐受?

当某种特定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后,消化系统无法完成对该食物的消化或进一步代谢,并产生相应的症状,我们称之为食物不耐受,而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

为了解释清楚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我们需首先需要了解以下他们的上一级概念食物不良反应。


简单说,食物不良反应包括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免疫机制参与,有免疫机制的参与的叫作食物过敏,没有免疫机制参与的叫作食物不耐受。


与食物过敏比较,食物不耐受不是免疫性过敏反应,风险并不大。简单来讲区别在于食物不耐受通常涉及消化系统,食物的摄入量与症状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且每次摄入该食物都会引起相似的症状。


相反,食物过敏涉及免疫系统,且对于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即使很少量的食物也可引起严重的反应。而且,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很难预测,并且有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乃至危及生命的反应,称为全身性过敏反应。


3.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特征?

食物不耐受的临床表现虽然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且可表现为不同的疾病,但大多有显著的胃肠道症状,常见症状包括肠道产气过多、腹胀、腹痛以及腹泻。


常见的食物不耐受


1、乳糖不耐受,表现为摄入乳制品中的乳糖后出现腹胀、胃肠气胀、腹绞痛和/或腹泻等症状,最长被错误理解为牛奶蛋白过敏。


2、果糖不耐受,也称为果糖吸收不良,表现为摄入水果或水果甜味剂(包括高果糖玉米糖浆)后出现腹胀、胃肠气胀或腹泻。


3、乙醇脱氢酶缺乏表现为酒后皮肤潮红,常见于亚裔人群,最常被人错误地理解为酒精过敏。


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也被称之为蚕豆病,表现为摄入蚕豆、红酒、豆科植物、蓝莓、大豆、汤力水或某些药物(呋喃妥因、氨胺砜)后出现溶血反应,多见于男性多见。


5、与食物相关的偏头痛某些食物(如巧克力、奶酪、味精、阿巴斯、咖啡因、坚果、亚硝酸盐等),含有生物胺(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这些生物胺摄入过量可以引头痛,并且这些食物中的生物胺会随着食物的成熟、老化和变质而增加。


6、肥大细胞活化,肥大细胞活化症患者可在不存在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时出现肥大细胞活化的表现,包括摄入辛辣或陈年食物以及酒精后出现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腹泻或腹部绞痛。其患病率尚不明确,但应该比较罕见。


7、亚硝酸盐敏感亚硝酸盐敏感多见于重度哮喘患者,这些患者从饮食中摄入亚硫酸盐后可出现哮鸣。虽然也有亚硝酸盐过敏,但真正的亚硝酸盐过敏反应较为罕见。


4.为什么不推荐血液查食物不耐受?

目前我们通过血液进行的食物不耐受检查特指血清特异性IgG。


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的立场性结论:“食物特异性IgG并不能代表食物不耐受,而是免疫系统接触食物后的生理反应。


因此,进行测试在食物中检测IgG与食物过敏或不耐症无关,在诊断食物过敏中不宜进行IgG检测” 。该观点得到了AAAAI的认可。加拿大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CSACI)的类似立场声明也得出结论。



更直接地说,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制多样,且并没有免疫机制介入,所以人为地用IgG诊断并且定义食物不耐受是非常武断并且错误的方式,特别是在健康的成年人和儿童中应用这种检测方式只会增加作出错误诊断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饮食限制,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来源:儿科医生胡亮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