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OC2023大咖视角 | 罗樱樱教授剖析糖胖病与糖尿病的 4 大临床结局差异

2023-08-04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学习↑↑

糖胖病=糖尿病+肥胖?

从临床结局来看,还真不是!



在第二届中国肥胖大会 (COC2023)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罗樱樱教授从死亡结局、心血管疾病结局、肝脏结局、糖尿病治疗结局等多个维度,系统剖析了糖胖病与糖尿病的临床结局差异。小编现将报告精粹进行翔实整理,以飨读者。


罗樱樱教授现场报告



糖胖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糖胖病占糖尿病人群较大比例

01


中国3B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医院就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超重(BMI 24~27.9 kg/m2)和肥胖(BMI≥28 kg/m2)的患病率分别为17%和43%。


T2DM患者的肥胖率存在性别、年龄差异

02


为探究我国不同年龄段T2DM患者体重的分布特征,研究人员对来自6个横断面研究的81万例T2DM患者和46053例普通人群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T2DM患者中各年龄段男性超重率均高于女性,而肥胖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男性在20~29岁时肥胖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降低;而女性从40~49岁之后肥胖率逐年增加,70~79岁时最高


此外,一项纳入467项在T2DM人群中进行的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发现,1987-2022年,受试者基线BMI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死亡结局


肥胖会增加糖尿病的剩余终生风险

01


分析1997-2004年美国全国健康访问调查数据中的78万例参与者发现,对于各个年龄段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肥胖都会增加糖尿病的剩余终生风险。而且随着BMI的增加,T2DM患者预期寿命变短,预期剩余生存时间携带糖尿病生存所占的年数更长,特别是45岁以下的人群。


糖胖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

02


一项纳入32项流行病学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与糖尿病不合并肥胖的患者相比,糖胖病全因死亡风险无明显变化。


但是,一项纳入11项流行病学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对279823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糖胖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6%。


肥胖是糖尿病DALYs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03


采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分析1997-2017年全球204个国家的数据发现,肥胖是糖尿病所造成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首要原因,贡献超过50%。


同时,肥胖也是影响我国糖尿病DALYs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了中国33个省市自1990-2016年的糖尿病DALYs及死亡数据发现,高BMI对糖尿病DALYs的贡献最大,约为40%;对糖尿病死亡的贡献也最大,约为29%。


糖尿病患者控制BMI可增加额外寿命年

04


研究人员应用BRAVO糖尿病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对美国NHANES 2015-2016年42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与BMI为41.4 kg/m2(第四分位均数)的患者相比,BMI为24.3 kg/m2(第一分位均数)、28.6 kg/m2(第二分位均数)和33.0 kg/m2(第三分位均数)的患者分别获得了3.9年、2.9年和2.0年的额外寿命年。


心血管结局


一项纳入21项队列研究共1349075例糖尿病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BMI每增加5 kg/㎡,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2%。

进一步分析发现,BMI≤28.4 kg/m2的糖尿病患者中,BMI增加与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有关;而BMI≥28.4 kg/m2的糖尿病患者中,BMI增加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也就是说,糖胖病患者BMI增加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高相关


肝脏结局


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在T2DM中的患病率为55.5%,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T2DM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病率为37.3%;在接受肝活检检查的T2DM患者中17%有晚期纤维化。


肥胖增加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结局风险。在1918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患者中,用Fibroscan评估患者肝脏脂肪变及纤维化发现,BMI与肝纤维化程度独立相关。对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5年以上的随访,肝脏相关事件定义为肝细胞癌和肝硬化并发症的复合终点,结果显示,糖胖病合并脂肪肝患者肝病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糖尿病治疗结局


糖胖病影响糖尿病管理效果

01


3B研究对受试者的综合控制目标设定如下:HbA1c<7.0%、血压<140/90 mmHg、LDL-C<2.6 mmol/L。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综合达标率分别为17.2%、13.3%和10.1%。可见,肥胖患者的综合达标率更低,肥胖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难度。


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应用SGLT2i降糖效果更好

02


对CANVAS临床试验的6365例患者进行事后分析发现,轻度肥胖相关型糖尿病主要为糖胖病患者,在这些人群中,相较于磺酰脲类降糖药及DPP4i,SGLT2i对HbA1c和空腹血糖的降低程度显著增加。


减重10%可改善心血管结局

03


Look Ahead研究发现,肥胖T2DM患者轻度减重并不能改变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死亡率。但事后分析显示,减轻10%的体重可改善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的心血管结局。


减重手术可改善糖胖病患者结局

04


相较于非糖尿病患者,减重手术对肥胖糖尿病患者中的总死亡风险下降幅度更大。综上,减重治疗及体重管理在改善糖胖病患者临床结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糖胖病的潜在危害更大,比糖尿病更难管理,其主要特征如下:

  • 糖尿病与肥胖有相同的流行趋势,糖胖病已经占糖尿病人群的较大比例;

  • 糖胖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糖尿病不合并肥胖的患者增加;

  • 肥胖是影响糖尿病伤残调整寿命年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 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结局更差;

  • 糖胖病患者的糖尿病更难以管理;

  • 减重治疗及体重管理在改善糖胖病患者临床结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整理

罗樱樱教授  审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