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注意!224个药品调出医保

2020-09-21作者:壹声热点
其他

点击右上方【热点】,查看更多.gif


近日,各省市陆续开展省增补医保品种剔除工作。


据业内人士透露,吉林省医保局关于药品目录及招采政策的解读会上指出,省增医保品种的调出消化将分三批进行,对省内企业药品可延缓调出目录。


鼓励省内企业关注国家基药目录政策,响应一致性评价,发展现代中医药企业。同时,省内招采以医疗机构提需求为主,分批针对性开展药品采购工作,对于新批准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可由医院提出需求。

此外,今日(9月18日),北京市也发布通知称,为做好该市医保药品目录内非国家医保药品品种的三年消化工作,经梳理比对涉及药品近年来的医保费用和采购等情况,现公布第一批调出药品,涉及224个药品,其中西药136个,中成药88个。

自2020年10月1日起,第一批调出药品发生的费用不再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范围。


这224个品种其中不乏一些大家熟知的药品,比如西药中有治疗糖尿病的苯乙双胍、治疗皮肤疾病的卤米松、抗生素类药品克林霉素、解热镇痛类药品布洛芬以及抗蛇毒血清注射制剂等;中成药里则有小儿感冒清热片、感冒退热颗粒、复方丹参注射剂、十滴水胶囊、麻仁润肠胶囊、桑菊感冒口服液和羚羊清肺散等。
  
据《北京日报》报道,对于医保药品目录的这一变化,北京市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在今年初已经开始执行了最新的医保药品目录,这次药品调出的主要原因是为落实“用3年时间逐步消化各地医保目录内的非国家医保药品品种”这一全国统一要求。
  
“这是北京第一次调整,后续医保药品目录还会再有相应的调整。”该负责人透露,这次药品调出前,已反复征求了药监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最终确定了本市第一批调出药品的名单。
  
此外,为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本市相关部门已要求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提前做好医保信息系统更新准备工作,并及时调整常用药品目录,确保不因有关药品调出影响参保人员临床用药。
  
北京市医保局介绍,此次调出的药品主要是已被国家药监部门撤销文号或在前期测算中显示临床使用量较少且有更好替代的药品。因此,这一变化不会对参保人员临床用药产生过多的影响。
  
本市一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中医科医生告诉记者,此次调出的“小儿感冒清热片”,在医院里没有。医院医保范围内的小儿感冒药主要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退热口服液等。
  
此次调出的苯乙双胍又叫降糖灵,和医院目前经常使用的二甲双胍属于同一类。航空总医院副主任药师陈群说,长期的临床应用发现苯乙双胍可导致乳酸酸中毒,发生率较高,使用风险远大于患者受益,因此我国于2016年11月停止苯乙双胍原料药及其制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进而使用更为安全的二甲双胍替代。
 
卤米松调整出医保三个规格,霜剂、糊剂、油膏剂。目前医院临床常用的主要是卤米松软膏,基本可满足皮肤科用药。
  
此次调出目录的药品还包括复方丹参注射液等8种中成药注射液。一直以来中药注射制剂安全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中药现代化发展。中成药注射制剂调整出医药目录,对于中药准入门槛、质量的提升,有效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

2019年8月20日,国家医保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明确了各级医保局的权限,指出各地应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

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消化过程中,各省应优先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药品调整出支付范围。

2019年9月26-27日国家医保局在武汉举办的医药服务管理培训会上,明确要求三年内按各省增补数量的40%、40%、20%的节奏调出,明确了这一类药品的未来命运,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各省增补的200-300个药品将会被逐一进入调出的名单。

除此之外,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方案提出,7类药品可纳入2020年药品目录拟新增药品范围,3类药品可纳入2020年药品目录调整。并将通过准备、企业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和竞价、公布结果5个阶段来完成整调工作。届时全国医保目录将全面统一。

目前全国各省市已相继开展医保目录的剔除工作,看来省增补品种应该能在三年内悉数消化殆尽。而对于省增补品种,三年的过渡期时间,也将是做出艰难转型的最后三年,无论对药企,还是业内人士,都将带来较大的影响。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