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柳叶刀》于当天正式发布了《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动计划》。这是《柳叶刀》创刊202年以来发布的第71份委员会报告,也是首个由中国专家牵头组织的针对全球重大疾病防治的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包括中国经验在内的全球最佳实践,围绕流行病学、病因防控、早诊、病理影像、治疗及伦理等议题深入研讨,以科学证据为基准,以患者福祉为目标,求大同存小异,首次将全球癌症登记数据与疾病预测模型整合,科学量化了代谢性肝病对肝癌未来格局的冲击。
报告特别指出,肝癌病因结构正在发生显著转变。乙肝、丙肝仍然是主要风险因素,但代谢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和代谢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以及酒精性肝病所致的肝癌正在快速崛起,发达国家尤其明显。报告以病因防控和提升认知水平为核心策略,提出了“三级防线”防控体系:一是在预防端,强调乙肝疫苗普及,治疗乙肝、丙肝特效药积极推广,以及对高糖高脂饮食、酒精消费的制度化控制;二是在筛查端,建议将肝纤维化筛查纳入糖尿病、肥胖人群体检体系,推广无创检测,降低筛查门槛;三是在治疗端,主张提升药物可及性,缩小地区差距,并将姑息治疗纳入管理体系,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已更新至第5版,第6版将于2026更新发布)在全国的推广与应用,我国肝癌在防、筛、诊、治、康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要进一步提升肝癌的防控水平和长期生存率,未来仍要在以下两个层面继续努力。
强化早筛早诊,提升早期诊断率 目前我国肝癌早期诊断率仍徘徊在20%~30%,只有进一步提升肝癌的早筛早诊水平,让更多患者在早期甚至极早期阶段确诊,并接受手术、射频消融或放疗等根治性手段干预,才可能实现5年生存率的显著提高。
创新中晚期治疗模式,推动“不可治”向“可治”转化 对于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患者,治疗技术的创新是实现生存突破的关键。例如,以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等介入技术为代表的局部治疗手段不断优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其联合方案(如“靶免联合”、“双免”等)为肝癌系统治疗带来革命性进展;HAIC联合靶免等多模式联合治疗探索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肝癌治疗选择。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优化,有望使一些原来不可治的患者转化为可治,甚至获得根治性手术机会,实现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
当前,向世界前列水平看齐,进一步提升我国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中国肝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医院等各方的多元协作和持续创新。
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副理事长,樊嘉院士高度评价了CSCO在中国肿瘤事业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指出,CSCO团结了全国数万名肿瘤防治工作者,始终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为使命,通过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团结全国同道,积极组织开展大量国内及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加速了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进程。正是在这样的集体努力下,中国在肝癌领域的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探索方面正逐步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未来,CSCO将继续以患者获益为最终目标,通过推动基于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实践,采纳更多有效方法和策略,不断造福广大中国癌症患者。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采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