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往往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ICD植入、导管消融、外科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则包括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中成药等。
在刚刚举办的第十三届扬子江心脏论坛暨2022心房颤动高峰论坛“心律失常病例大赛”分论坛上,大会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指出:“现阶段,各种西药均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受到了一定制约。而在中医药领域,我们看到一些具有‘调律’作用的创新药物获得循证研究和指南的支持,也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好评。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使我国心律失常治疗实现了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
尽管非药物治疗手段发展日新月异,但药物治疗,始终是心律失常治疗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本届心律失常病例大赛通过对典型病例的解析,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用药经验,现从室早和房早两方面撷取病例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早循证充分
快慢兼治克服窦缓治疗难题
室早的传统治疗方法及局限性
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的治疗,分为器质性室早和非器质性室早。对于器质性室早,应以去除诱发因素、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要治疗原则。
其中,对于心衰伴室早的患者,应以改善心功能、缓解室早症状为主要治疗目标,临床常用胺碘酮,但毒副作用较大;对于窦缓伴室早的患者,主要的治疗目的为提升缓慢心率、缓解室早症状,然而目前西药对于窦缓伴室早的治疗还是空白。
此外,非器质性室早的首要治疗原则为健康教育、改善症状。在缓解室早症状方面,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但疗效有限;I、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有效,但风险获益比仍有待考究。
综上所述,室早的西药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益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会专家提到:“目前,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兼顾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的治疗药物,这样既能够遏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也没有明显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
在本届病例大赛现场,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室早药物治疗的经验,共同探寻能够打破僵局的治疗方案。
· Case 1:器质性室早的药物治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孔彬医师分享了一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频发室早的病例。据孔医生介绍,该患者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肺动脉栓塞、胸腔积液、贫血等严重疾病,病情危重。入院后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达格列净、倍他乐克治疗心衰,呋塞米、螺内酯口服、托拉塞米静推利尿,经过完善的急性期处理后,患者冠脉问题仍旧比较严重,伴频发室早(12,364次/24h)和短暂室速,射血分数仅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NT-proBNP高达30,936pg/ml,综合评估已达到心脏性猝死的1.5级预防。考虑患者存在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故在原本包含β受体阻滞剂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并完善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及ICD植入术。经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复查结果显示NT-proBNP降至4,079ng/ml,肾功能无下降;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早个数降至2,470次/24h;复查冠脉造影提示RCA血流较前明显改善,远端血流恢复,TIMI血流3级,均提示病情好转。出院后在基础用药方案上继续口服参松养心胶囊,病情平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述峰教授强调:“通过本例患者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不仅要遵循基础治疗,还需要充分利用有循证证据的创新药物,例如参松养心胶囊,来让患者得到更多获益。我们不能只关注介入治疗、导管消融等技术,从而忽视了参松养心胶囊这类药物在满足抗心律失常临床需求中的价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跃岭教授点评道:“本例患者的治疗中有一个亮点,即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了参松养心胶囊。从该患者的心电图上可以看到Q-T间期的延长,因此本例患者不适用胺碘酮,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早安全有效,为治疗Q-T间期延长伴室早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 Case 2:非器质性室早的药物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媛医师分享了一例有症状的非器质性室早病例。该例患者室早2,176次/24h,但自觉心悸症状严重,精神紧张。经过各种排查后,确定为非器质性室早,予以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同时强调生活方式调整,8周后复查症状明显改善,室早降至235次/24h。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曾辉教授总结道:“该例患者情绪焦虑,生活方式不健康。对于这类患者,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可以考虑给予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产生心率过慢、血压过低的不利影响。在这方面,参松养心胶囊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优势。”
· Case 3:导管消融术后室早治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卓医师分享了一例导管消融术后频发室早的病例,该例患者来就诊时室早14,000次/24h,在第1次导管消融治疗后,予以参松养心胶囊2粒tid治疗,患者服用1个月后感觉良好自行停药。停药1个月后,患者又感觉到心慌气短,胸闷不适,复查室早28,639次/24h,冠脉造影未见严重狭窄,再次予以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并长期服用参松养心胶囊随访,3个月后室早降为0次/24h。
Case 4:室早伴传导阻滞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滕小冬医师分享了一例伴有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室早的病例。该例患者急诊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早5,256次/24h。因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快慢兼治”的作用,在美托洛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治疗一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室早降至156次/24h。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章宏祥教授点评道:“本例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心慌症状未得到显著缓解,考虑到该例患者为老年女性,而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安全,因此为该患者加用了参松养心胶囊,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参松养心胶囊获指南药物治疗高级别推荐
参松养心胶囊能够在上述病例中体现出对室早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是基于其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循证研究。参松养心胶囊是目前唯一兼具多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的中成药,能够抑制氧化损伤,保护心肌细胞,还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脏传导,提高缓慢心率,同时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室重构。
参松养心胶囊获多个最新权威指南和《内科学》教材推荐,并被《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用于治疗非器质性室早、器质性室早、心衰合并室早、窦缓合并室早。指南中提到,无论是否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参松养心胶囊均可减少室早次数,改善症状,疗效优于美西律和安慰剂,尤其是窦缓合并室早的患者,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可以减少室早数量,且不增加窦缓的风险,甚至还能提高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
因此,对于器质性室早,尽早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进一步减少室早数量,可让患者尽早获益;对于非器质性室早,可以考虑应用参松养心胶囊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从而进一步减少室早数量;对于窦缓合并室早,更是可以通过“双向调节”的作用,达到“快慢兼治”的目的。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房早安全有效
整合调律突破传统药物治疗局限
房早治疗的重要性
房性期前收缩(又称“房性早搏”,以下简称“房早”), 可以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分,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房早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如果一名老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有频发房早,很可能是房颤发生的先兆。因此,老年患者需要积极治疗房早。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早已明确,但其治疗房早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少,是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本届病例大赛现场,与会者就房早药物治疗进行了深度探讨。
病例分享经验荟萃,房早治疗迎来新选择
· Case 1:老年房早的药物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赵宁医师分享了一例老年房早病例。该患者为75岁老年男性,房早4年,既往用美托洛尔和参松养心胶囊,病情反复,符合导管消融适应证,但患者基于其自身的身体状态和年龄,拒绝导管消融治疗。进一步询问病史发现,该患者在外院使用参松养心胶囊的剂量为2粒tid,考虑到参松养心胶囊良好的抗心律失常和改善症状作用,改为4粒tid足量治疗,治疗一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房早从超过10,000次/24h降至2,800次/24h,胸闷心悸症状明显改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何少林教授点评道:“我们临床上面对冠心病合并房早的老年患者时,使用西药往往‘投鼠忌器’,忌惮心率降低。此时以参松养心胶囊为代表的中成药,可以通过双向调节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临床难题,且已有部分研究证实了它的疗效和安全性。“
· Case 2:Bentall术后房早的药物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申玉静医师分享了一例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术后房早治疗病例。该例患者在Bentall术后17天,出现频发房早24,621次/24h,之后予以倍他乐克减量(25→12.5 mg)、加用普罗帕酮100 mg tid治疗,但调整后患者自觉夜间平卧休息心率慢,日间仍心悸,加用参松养心胶囊2粒tid治疗一周后,房早降至976次/24h。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志敏教授点评道:“本例患者同时需要调整快心率和慢心率,目前没有任何一个西药能够达到这种目标。因此,基于参松养心胶囊的‘双向调节’作用,给予患者参松养心胶囊2粒tid治疗一周后,就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 Case 3:房早伴窦性停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尤杨医师分享了一例房早伴窦性停搏的病例,该患者确诊时房早27,591次/24h,4次R-R间期>2s,符合导管消融治疗适应证,但因家庭原因要求暂时口服药物治疗,考虑到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良好的安全性,先予以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治疗。患者3日后再次来诊,房早降至19,751次/24h,没有发现窦性停搏长间歇,患者经过考虑后拒绝导管消融治疗,继续采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心悸症状明显改善。后因心电监测仍提示频发房早,将美托洛尔换成普罗帕酮,2天后复查房早降为2,176次/24h。因患者服用普罗帕酮出现胃肠道反应,4周后停用普罗帕酮,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单药治疗配合生活方式改善,8周后随访动态心电图病情平稳,嘱患者长期使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戚国庆教授点评道:“参松养心胶囊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证据十分充分,其对心率影响之小,我个人体会也很深刻。很多大会报道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双向调节、整合调律’的机制,那么对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否也有同样的作用,非常值得我们每个临床医生去尝试、去探索。“
· Case 4:导管消融术后预防房颤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符赵鑫医师分享了一例希氏束旁房速合并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消融治疗的病例。该例患者年龄较大,在使用导管消融治疗后,考虑到其既往有左肺切除术史,存在肺心病的发病基础,在未来可能有进展成房颤的风险,因此嘱患者定期复查,并予以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足量治疗,其可能会延长肺静脉动作电位时程,尽可能避免未来发展成房颤。
参松养心胶囊双向调节作用明确
房早房颤防治未来可期
参松养心胶囊在临床上多用于室早治疗,但对于房早和房速,尤其需要同时调节快慢心率的情况,使用参松养心胶囊也有非常好的疗效。对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房早的机制,与会专家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参松养心胶囊是一个复合型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参松养心胶囊组方中的桑寄生,具有类似异搏定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黄连可以阻滞钙内流,有明确的抗病毒及抗炎作用;酸枣仁具有确切的镇静、催眠作用;甘松对异位心律的作用类似奎尼丁。专家指出,参松养心胶囊对于房早的治疗和房颤的预防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结语
本届病例大赛的精彩分享,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明显减少室早负荷、改善心功能,且不会导致心动过缓,其治疗室早的良好疗效被写入《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等相关指南。此外,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改善房早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或可起到预防房颤的作用,有望未来能成为房颤药物治疗的新方向。
参松养心胶囊“快慢兼治、整合调律”的系统效应明确、循证充分,相关研究作为“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可谓当之无愧。未来,期待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持续开展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在国内外心血管领域发出铿锵有力的国药之声,惠及更多患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