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毫无征兆到尿毒症,肾脏给过5次机会!如何把握“黄金”关键期?

2025-07-20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北京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柴立民曾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一则病例:看门诊时遇到一位32岁的患者,差不多一年前开始经常感觉累,晚上起夜次数也多了,他当时以为是工作劳累没注意,没想到现在查出慢性肾病4期。他对我说,“医生你救救我,我女儿还小,我想多陪陪她。”



4期是什么概念?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水平将慢性肾脏病(CKD)分为 1、2、3、4、5期,分期见下表:

图片


也就是说,上述患者已经进展到需要准备接受透析治疗的阶段了。为何肾脏病一发现往往就是晚期呢?这是因为早期肾脏病发病较为隐匿,患者平时很少能感觉到疼痛、不适等症状。但其实从毫无征兆到尿毒症,它给过你5次机会。 


图片
从毫无征兆到尿毒症,肾脏给过5次机会!





第一次机会

没有明显症状,肾功能正常,但尿液异常。尿液中可能出现血液或蛋白质。



第二次机会

轻度慢性肾病。还没有明显的症状,尿液中可有蛋白阳性、尿潜血阳性或尿pH值大于8。



第三次机会

中度慢性肾病。有些人开始出现乏力、水肿、腰部不适、泡沫尿、血尿、贫血等。



第四次机会

重度慢性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手脚肿、尿量少、乏力、纳差、钙磷钾等电解质出现异常,高血压、贫血等。



第五次机会

尿毒症(终末期肾病)。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心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图片
把握肾脏健康“黄金”关键期



2024年KDIGO指南强调,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肾脏病筛查。


01


肾脏病高危人群





(1)年龄因素

年龄≥65岁,尤其是老年人群中CKD的患病率更高。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能存在先天性或遗传性肾脏病。


(2)基础疾病

①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或血糖控制不佳者)。糖尿病是CKD的主要病因之一,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进而引发CKD。


②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者)。高血压是CKD的另一重要病因,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进而影响肾功能。此外,CKD患者也常合并高血压,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与CKD密切相关,二者共享多种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吸烟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中,CKD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免疫复合物或非免疫复合物损伤及治疗疾病使用的药物均可能导致肾小球和/或肾小管损伤,进而发展为CKD。


⑤肥胖人群。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²]除了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对肾脏也具有直接损害作用。肥胖导致的肥胖相关肾病(ORG)是一种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无症状蛋白尿伴/或不伴肾功能下降,病理表现肾小球体积增大,伴/不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不伴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目标是BMI降至正常范围(18.5~24.0 kg/m²)。


(3)家族史

有肾脏病家族史,如IgA肾病、多囊肾等。家族中有肾脏病患者的人群,其患病风险显著增加。例如,多囊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多在中年时期出现肾功能衰竭。


(4)其他危险因素

长期吸烟者;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肾脏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化疗药物或某些抗生素等);长期暴露于特定化学物品或环境中(如重金属、工业毒素等);泌尿系统结石或梗阻性肾病病史,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如孤立肾、尿路畸形);有急性肾损伤病史;慢性传染性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低出生体重儿等。

02


筛查哪些指标?





(1)肾功能检查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低于60 ml/(min·1.73m²持续3个月以上提示肾功能受损。对于肌肉量异常、营养不良或合并影响肌酐排泄的患者,建议联合使用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估算eGFR。


(2)尿液检查

① 尿常规:是最初步、最基础的尿液检查,可排查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蛋白等异常。


②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肾脏损伤的早期标志。UACR≥30 mg/g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需进一步检查。


(3)影像学检查

肾脏超声、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用于发现肾脏结构异常,如肾萎缩、肾结石、肾积水等。


(4)其他检测

针对疑似遗传性肾病或家族史患者,可进行基因筛查。检测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如视黄醇结合蛋白、α1微球蛋白等)。


图片
如何预防肾脏病?



  • 每天饮水2.7升,约12杯,白天约每小时1杯水

  • 控制体重,必要时减肥

  • 饮食均衡,吃健康的食物

  • 减少盐的摄入

  • 保持血糖、血压、胆固醇在正常范围

  • 经常锻炼

  • 不抽烟,少饮酒

  • 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


END



来源:综合整理自健康时报、好肾医、中国医学论坛今日肾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