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对不起,这个问题医生无法回答!

2020-11-17作者:壹声热点
其他资讯

点击右上方【热点】,查看更多.gif


今天在抢救室里有家属问了我这么一句话:“你们这么大的医院,还有看不好的病?”


这句话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甚至有些不可理喻。


那一刻,我真的很想板着脸回答他:“对不起,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


但是,现实还是让我在蓝色无菌口罩背后强忍着无奈,作了波澜不惊。


再大的医院也有治不好的病,再厉害的医生也有不知道的知识。



这位患者常年患有心房颤动,在突发意识障碍11小时后才被家属送进医院。


经过检查,患者被诊断为脑栓塞。


很明显,家属对大面积脑栓塞的风险并不了解,甚至对医学常识也一无所知。


在告知病情和风险后,患者女儿满是怀疑地问了我上面这句话。


事实上,患者的家属有这种反应并不奇怪。


因为患者长达数十年的心房颤动竟从没有被正规治疗过,因为患者在出现肢体偏瘫、意识障碍后他们还在幻想患者休息一会便能够好转。


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在这长达十数年的时间里,患者一步步走向了危险的边缘。


他们也不可能明白,在长达11个小时的等待中,患者被一步步推向了死亡的绝境。


正是因为对健康的漠视、对医学常识的缺乏,才导致了患者的危重病情,才会出现家属的无知甚至有些麻木。



抢救室里还有一位肝癌晚期的患者,因为消化道出血被抢救着。


这位老年男性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生死只在转瞬之间。


家属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既不愿让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又不愿放弃积极的治疗。


犹豫之中的儿子问我:“医生,你算算我父亲还能挺多久?”。


儿子的这个问题让我很为难,一是因为我已经多次沟通过,二是因为“算算”这个词。


医生,只能看病,不能算命!


我告诉家属:“患者随时随地都会死亡,短则数个小时,多则数天都有可能,并不能准确告诉你具体时间。”


最终患者还是被家属带回了家,因为家属有着坚定的要求:“一定要让我父亲留着最后一口气回家!”。


在离开抢救室前,家属又将我围在中间,他们非常强烈的追问我:“路上会不会有风险,能不能留一口气回家!”。


这个问题让我非常难以回答,因为患者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心跳呼吸停止。


“风险肯定有,而且很大。如果非要留口气回家,自然是越早出发越好。”


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家属却是当局者迷了。


甚至,有一位年长的家属追问我:“为什么看了这么久,越治越差?”


作为一名医生,我能做的只是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自己的经验,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其实,类似这样的问题在抢救室里常常发生。


生老病死是人类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大自然新陈代谢不可违背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生,便没有死;同样没有死,也就不会有生。


但是作为这个地球上最高等级的生物,作为拥有改造自然界能力,有着复杂感情的人类却至今不能正确面对死亡。


每一个人都害怕生老病死,每一个人都渴望长生不老。


从秦皇汉武到屠狗之辈,从社会精英到走卒贩夫,虽然大家都知道终将归于尘埃,可是每一个人都在拼命挣扎大自然为我们定下的宿命。


正是因为人类对健康和寿命的渴望,正是因为人类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现代医学。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医学本身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一门学科,大自然让我们随其自然的消亡,而医学却竭尽所能阻止或延缓这种现象。




有一位78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女儿忧心忡忡地问我:“医生,我父亲心肌梗死的原因是什么?他平日里好好的,什么病都没有!”。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误区:总是将没有症状当做没有病!


“总会有第一次生病的时候,这么大年纪,心脏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只不过平日里没有什么症状,或者大家都没有重视罢了!”我试图用最通俗的语言来沟通。


患者的女儿却又说:“我体检的时候,也有动脉粥样硬化,能治好吗?”。


看着已经有些头发花白的家属,我认真的告诉她:“人年纪大了,都会或多或少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平日里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有胸闷、胸痛等不舒服症状的话及时来医院就好了!”。


“那就只有等死了吗?现在的技术这么好,还有看不好的病吗?”


“如果什么病都能看好,就人人长生不老了!”我不知道自己的解释有没有不妥之处,但我知道:器官的衰竭病变,生命的凋零,同样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如果有一天每一个人都能够永无疾病甚至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将是一番怎么样的场景?


当然,或许是我杞人忧天。


因为现在的医学技术远未达到这种高度,虽然目前我们可以探测火星、遨游宇宙,虽然我们可以深达纳米、改造基因,但是我们依旧不能了解人类身体内的奥秘。


迄今为止,已知的疾病有上万种,能够治愈的却寥寥无几。


甚至即使是国内外有名的医学专家,甚至也只是精通一种或者几种疾病,更甚者有些疾病的名词连专家也闻所未闻。


所以有时候面对疾病,医学并不是万能的,医生同样也不是手持生死簿的判官。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在有些人眼中医学已经成为万能的代名词,医生也已经成为神的替身,医院更加成了不能死人的地方。


一旦医生不能治愈疾病,一旦医院发生了死亡,就会闹出一些负面新闻,轻则打吵闹,重则伤人性命。


类似的新闻,其实每一天都在上演。如果你稍微关心医疗新闻的话,便可以注意到接连二三且没有停止迹象的类似事件。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缺乏基础的医学常识,大多数闹事者都是以钱为目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最不能直视的,那就是太阳和人心。


最希望你早日康复的人永远是医务人员!


但是,医学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医者同所有人一样都是普通的血肉之躯。


但是,医学并不是万能的,医者也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宿命。


来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