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爱国卫生运动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大小小的“运动”之一。如今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时代已过去,这些“运动”大都告别了历史舞台。然而,爱国卫生运动不仅延续至今,并且仍发挥着巨大作用,各级政府仍保留着高规格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爱国卫生运动是新中国卫生奇迹的主要经验之一,是中国人的创新。
动员起来,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就把组织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搞好卫生防病工作,当作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件大事来抓。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
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
1952年春,美国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当年3月14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月19日,中央防疫委员会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布反细菌战的指示,要求各地做好灭蝇、灭蚊、灭蚤、灭鼠以及杀灭其它病媒昆虫的工作。7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社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在中央防疫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地迅速掀起了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新高潮。运动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收效之显著,都是空前的,广大城乡的卫生面貌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当时的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党中央肯定了这个名称并指示各级领导机构以后统称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将“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定为卫生工作的一项原则。与此同时,毛泽东同志也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移风易俗,改造国家
爱国卫生运动不仅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拥护和参与,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显示了其伟大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到现在为止,爱国卫生运动已经走过了67年不平凡的历程。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授予了中国政府“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对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就做出了表彰。时任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的申英秀在颁奖致辞中表示,远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口号之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远在“健康城市”理念诞生之前,爱国卫生运动就已经通过更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创造了它们;远在世界其他国家开始讨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之前,中国就已经制定出了一套解决这些问题的框架;远在世界其他国家认识到以人为本的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性之前,中国的赤脚医生就已经在为社区提供这种保健服务。在步入可持续发展时代之际,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能为全球提供许多重要的借鉴。
正如申英秀主任所说,爱国卫生运动虽然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产生的,却和现代的医疗卫生理念不谋而合。回眸这些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爱国卫生运动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其中最根本的理念——预防为主、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是一直在坚持和发扬的。
爱国卫生运动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他突破了发展中国家无法实行的高投入、高技术的医学模式,发挥每个人作为健康生产的主体作用,走爱国卫生运动与群众相结合道路,既讲究个人卫生,又讲究公共卫生,提高个体免疫力,同时提高群体免疫力形成人群免疫屏障,人人讲卫生,“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爱国卫生运动在六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很多的成就:①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人均期望寿命从建国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岁,婴儿死亡率降至2016年的7.5‰,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016年的19.9/10 万;②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③有力提升了全民族文明卫生素质;④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居民对市容环境的满意度、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对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爱国卫生运动大事件时间轴
1949年 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
1952年 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58年 毛泽东同志起草通知提到,要把爱国卫生运动与“除四害”讲卫生结合起来。
1960年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把“除四害”列入其中;党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提出了“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的口号。
197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78年4月决定,重新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卫会),并发出了《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
1979年 各级爱卫会办公室建立健全,并配备专职干部。
1981年 中央爱卫会等9个部门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联合倡议》。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出完成农村改水任务目标是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的首要任务。
1989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了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了爱国卫生月制度,将此后每年4月份定为“爱国卫生月”。
1990年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决定开展“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
1996年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提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方针,并于次年年初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997年 《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的通知》中提出要开展“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创建。
2003年 《关于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积极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的通知》中提出要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开展以防治“非典”为中心、以清除卫生死角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2006年 《全国爱卫会关于加强农村爱国卫生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0年 《2010-2012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启动以乡村改厕为重点的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2014年 《全国爱卫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2015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了城乡卫生整治、农村改水改厕等重点任务。
2016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2017年 在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座谈会中提出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的新方针。
2019年 《2019年全国爱国卫生工作要点》中提出要有效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
爱国卫生运动具有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深远意义,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公民文化卫生素质的提高与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为我国建设文明、卫生、健康、幸福的现代化国家做出了贡献。
(中国医学论坛报李云琪、孙云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