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磅发布!2020 ACC/AHA 瓣膜管理指南要点解读【附原文下载】

2020-12-25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潘文志  周达新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2月18日,临近岁末,美国的ACC、AHA联合发布了2020版的瓣膜病管理指南(简称《2020指南》)。

微信截图_20201222134455.png


自1980年起,美国ACC、AHA根据学术研究进展,每隔一段时间会发布一些指南。以前瓣膜指南6~10年更新一次。而近年来,瓣膜病领域,尤其是瓣膜介入领域,发展方向非常迅速,指南也更新更加频繁。之前,ACC/AHA分别在2014年、2017年发布瓣膜管理指南,周期已经缩短至3年。


笔者通读《2020指南》,发现相对2014、2017管理指南,内容更新改变并不太多,主要是在经导管瓣膜治疗及其相关的内容,而在疾病评估、疾病分期、干预时机及外科治疗方面并无太多更新。相对既往指南,该指南特点是个体化和精细化(指南全文见文末附件)。本文对其特点及主要更新要点进行介绍及解读:


一、个体化、精细化




相对于既往指南,《2020指南》在很多建议上并没有采用常用的 “一刀切”的形式,而是采用根据者多个具体指标决策参考因素、由医生患者共同决定(shared decision-making)采取哪种治疗方案。


笔者认为,这种形式使得处理变得更加个体化,精细化,专业化,且尊重患者的意愿。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内容难以记忆而实际应用一定困难,标准过度灵活而难以质控的缺点。


例如,对于65~80岁、非外科手术患高危或禁忌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是选择经导管置入(TAVI)还是选择外科手术,取决于病人的预期寿命或人工瓣膜寿命,由医患共同决定,然后在详细解说9个维度的指标来判断选哪种方案更合适(表1 )。


表1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选择TAVI或者SAVR的参考因素

微信图片_20201222140711.png


在对于瓣膜血栓患者处理(选择溶栓或者外科手术)、生物瓣或机械瓣选择,也是采用这种多维度指标综合判断方式。

二、强调多学科瓣膜团队及瓣膜中心




早在《2014 ACC/AHA指南》时,就强调多学科瓣膜团队(MDT),建议成立心脏瓣膜团队或中心。


《2020指南》对这个问题更加强调、细化。将瓣膜中心分为初级瓣膜中心(Primary Valve Center)及综合性瓣膜中心(Comprehensive Valve Center),并对其该具备条件及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


由于《2020指南》患者的治疗决策更加个体化,MDT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患者该不该手术、采用何种手术策略需要MDT的共同决策。

三、年龄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主要参考因素




既往指南,外科手术风险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适应证主要参考因素,而在本指南,年龄成为了主要参考因素。


在本指南,对于STS≥8分、预期寿命大于1年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不考虑年龄,首选TAVR。


对于STS<8分患者,年龄是其治疗方式选择重要参考因素:<65岁者首选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80岁首选TAVR,而65~80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表1)MDT讨论后由医患共同决定。


在主动脉瓣狭窄干预方面,相对《2014指南》,增加了对D3期(低流量、低压差正常EF值)患者手术干预,对于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除了极重度、运动试验阳性要干预外,增加了对BNP超过正常值3倍的患者也要干预这内容。


除此之外,对于TAVI术后患者,推荐使用RAS阻滞剂(ACEI或ARB),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明显降低患者一年死亡率(Ⅱb 类推荐),特别是对EF正常患者效果更明显。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证据较少,指南不建议对于适合外科手术患者TAVR手术(Ⅲ类指征)。

四、TEER适应证推荐提高和拓宽




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TEER)是目前最成熟二尖瓣反流(MR)介入治疗手段。


对于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本指南推荐《2017指南》积极,后者TEER用于外科手术高危、解剖合适、预期寿命超过1年、在最佳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衰患发作、重度的MR(Ⅱb类推荐),而本指南去除最佳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衰这一条件,证据级别由Ⅱb类推荐升级为Ⅱa。


对于继发性MR,既往指南并未推荐TEER,而本指南基于COAPT研究结果,建议经最佳药物治疗后仍有持续症状、LVEF在20%至50%之间、LVESD≤70 mm和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解剖合适的重度MR患者TEER(推荐级别为Ⅱa)。


对于外科二尖瓣手术,强调了瓣膜修复重要性,增加了风湿病MR患者的外科瓣膜修复,这类患者可在综合的瓣膜中心、有经验团队进行外科瓣膜修复(Ⅱb)。

五、抗栓治疗方案与之前变化不大




抗栓治疗是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管理重要的方面。《2020指南》抗栓治疗的推荐《2017指南》无太大变化。对于出血风险低的、TAVR术后也可以维生素K拮抗剂(VKA)抗凝3个月(Ⅱb类推荐,证据级别 B-NR),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双抗3~6个月,然后再阿司匹林终生服用(Ⅱb类推荐,证据级别 B-NR)。


然而,指南新增了一条建议,对于TAVR术后患者,也可以直接以阿司匹林75~100 mg单抗,这和Popular TAVI-A研究结果结论一致(Ⅱa类推荐,证据级别 B-R)。


建议对于出血风险低的、外科生物瓣置换术后VKA抗凝3-6个月(Ⅱa类推荐,证据级别 B-R),之后阿司匹林抗栓。


对于机械瓣置换术后,主动脉瓣华法林抗凝INR 目标值2.5,二尖瓣华法林抗凝INR 目标值3.0。


对于机械瓣患者因为需要中断抗凝时候的桥接治疗,推荐:创伤小的、出血容易控制的手术或者操作,无需中断VKA(Ⅰ类推荐,证据C,同2014指南);但对于有合并其他血栓形成风险、使用老一代的机械瓣或者二尖瓣置换患者,需要抗凝桥接治疗(Ⅱa类推荐,证据C-LD,较2014年指南推荐级别降低)。


对于房颤合并瓣膜病的抗栓,推荐也同《2014指南》:推荐伴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机械瓣的心房颤动(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VKA进行抗凝治疗(Ⅰ类推荐,证据级别 B-NR),而其他瓣膜病合并房颤时的抗凝策略和非瓣膜性房颤基本一致,基于CHA2DS2 -VASc,可采用VKA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六、人工瓣膜选择策略大致同前




在人工瓣膜选择上,《2020指南》与《2017指南》类似。


因此,对于外科主动脉生物瓣严重退化患者,外科手术风险禁忌或高危,推荐TAVR治疗(Ⅱa类推荐, B-NR)。


对于主动脉瓣置换,小于50岁患者,SAVR时首选机械瓣,而50-65岁患者,可选机械瓣或生物瓣(医生和病人共同决定),大于65岁者首选生物瓣(Ⅱa类推荐);对于二尖瓣置换,小于65岁首选机械瓣,大于65岁者首选生物瓣(Ⅱa类推荐)。


对于有抗凝禁忌患者,首选生物瓣(I类推荐)。指南对于人工瓣膜血栓形成、瓣膜衰败处理也基本同《2017指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