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马骏院士团队研究表明系统纵向免疫分析识别增殖的Treg细胞作为免疫治疗获益的预测因子,发表于STTT杂志丨肿瘤研究展播

2025-03-20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Systemic longitudinal immune profiling identifies proliferating Treg cells as predictors of immunotherapy benefit: biomarker analysis from the phase 3 CONTINUUM and DIPPER trials

系统性纵向免疫分析鉴定增殖性调节性T细胞(Treg)作为免疫治疗获益的预测标志物:来自3期CONTINUUM和DIPPER试验的生物标志物分析

发表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40.8)

通讯作者:马骏 梁叶琳 刘需

主要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推荐理由


该研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抗PD-L1免疫治疗的多中心Ⅲ期DIPPER试验(n=262,NCT03427827)和Ⅲ期OAK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强调了Ki67+Treg频率在确定免疫治疗受益者和潜在指导个性化治疗策略方面的预测价值。


研究解读


许多研究中缺乏对照组,这常常阻碍了免疫治疗预测因子的识别,使得区分预后生物标志物和预测生物标志物变得困难。本研究呈现了来自Ⅲ期CONTINUUM试验(NCT03700476)的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该试验首次表明,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将抗PD-1(aPD1)加入化疗和放疗(CRT)能够改善无事件生存期(EFS)。



利用质谱细胞术对aPD1-CRT 组中12对匹配的复发和非复发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进行了动态单细胞图谱分析。通过监督表示学习算法,我们识别出一个表达高水平激活和免疫抑制分子(包括FOXP3、CD38、HLA-DR、CD39和PD-1)的Ki67+增殖调节性T细胞(Tregs)亚群,其丰度与治疗结果相关。与非复发者相比,复发患者的Ki67+Tregs频率在基线时显著更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增加。通过流式细胞术(n=120)的进一步验证确认了这一Treg亚群的预测价值。多重免疫组化(n=249)表明,肿瘤中的 Ki67+Tregs 能够预测免疫治疗的获益,aPD1 仅在基线时Ki67+Tregs 水平较低的患者中改善 EFS。



这些发现在多中心Ⅲ期DIPPER 试验(n=262,NCT03427827)和非小细胞肺癌抗PD-L1免疫治疗的Ⅲ期 OAK 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强调了Ki67+Treg频率在识别免疫治疗受益者和潜在指导个性化治疗策略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简介


马骏院士
通讯作者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鼻咽癌临床分期、综合治疗及精确调强放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评议组召集人、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医学部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鼻咽癌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最后/唯一通讯作者在国际医学顶尖刊物如N Engl J Med、Lancet(3篇)、JAMA、BMJ(2篇)、Nat Med、Cancer Cell(2篇)、Lancet Oncol(5篇)和J Clin Onco(2篇)等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16篇IF > 50,14篇入选ESI 1%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1‰热点论文;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作为主席领导制定了《中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诊治指南》,为国际鼻咽癌诊疗提供了“中国智慧”,这也是医学领域内首个由中国学者牵头、联合美国学术组织合作制定的国际循证指南。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及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并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中国科协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3项及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重大进展2项。


刘需
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为头颈肿瘤和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鼻咽癌指南专家组成员和执笔人

代表性成果发表于Lancet(2篇,1篇实际第一,1篇共同第一排第二)和JAMA Oncol(2篇,均为实际第一)

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等基金

指导学生撰写的论文荣获ASCO突破峰会(ASCO Breakthrough)的Abstract award(全球共40项)和Merit award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