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圣加仑(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于当地时间3月12-1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3月13日,由SGBCC官方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共同领衔,全球多位重磅乳腺癌学者共同参与的“中国之声(VoiceofChina)”专场正式召开,为与会学者带来了一场涵盖基础转化研究、临床试验研究与临床实践分享的高水平学术盛宴。不仅展现了中国在乳腺癌诊疗领域的突破性成就,更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值此契机,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专场主席、CSCO候任理事长、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副主编、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点评专场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会议在大会主席、维也纳医科大学迈克尔·格南特(MichaelGnant)教授与江泽飞教授的联合主持下拉开帷幕。Gnant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的乳腺癌创新研究正在崛起,产出了大量的优质学术成果,希望继续加强全球乳腺癌专家与中国的联系。非常高兴这次由CSCO领导层的江泽飞教授领衔,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等多位中国乳腺癌专家,将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这对本次会议、国际学者都有着重要意义,真诚感谢大家的到来!江泽飞教授在致辞中代表CSCO对Gnant教授代表的SGBCC官方表达了感谢,同时也向现场参会的国际学者与中国专家致意。今天“中国之声”专场首次举办,就呈现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景象,不禁令人心潮澎湃!江教授还在致辞中向与会的国际乳腺癌专家们介绍了CSCO。自1997年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CSCO已经拥有4万余名会员,制定了系列临床诊疗指南,CSCO希望与海外团体组织通过学术交流和相互沟通,共同促进临床肿瘤学的发展。
殷咏梅教授概述了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挑战及研究进展,强调中国正从追随者转变为并行乃至引领者。她指出,中国乳腺癌药物研发与工业正迈入创新飞跃期,参与全球新药研发,精准医学领域亦获突破。最后,殷教授对未来进行展望,对中国智慧在全球崛起充满信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在大会报告中对循环肿瘤DNA(ctDNA)助力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尽管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严峻,但多数早期病例可治愈。其团队利用ctDNA动态监测预测复发风险,指导精准治疗,显示ctDNA作为预后标志物的潜力,有望重塑乳腺癌治疗范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一舟教授围绕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精准治疗进行了大会报告。介绍了复旦分型系统的发展、临床转化体系及基于此的临床试验成果,证实了亚型精准治疗带来的获益,展现出团队在精准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为其他亚型乳腺癌探索带来希望。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在大会报告中分享了团队关于利用影像组学技术评估新辅助治疗反应进而指导乳房及腋窝保留手术的系列研究成果。他介绍了影像组学指导的个性化治疗流程,以及在准确预测消退模式、辅助前哨淋巴结活检、提升诊断精度、降级手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国际专家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中国之声专场的交流分享,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乳腺癌学者们所开展的创新探索。尽管全球在乳腺癌研究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面对乳腺癌这一复杂且多变的疾病,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对话不仅促进了国际医学智慧的碰撞与融合,也为未来的更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年的SGBCC上,我们荣幸地设立了专属于中国的“中国之声”专场,并成功邀请到国内外乳腺癌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参与此次盛会。专场场面热烈,座无虚席,众多听众全程站立聆听报告,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乳腺癌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浓厚兴趣与高度期待。在专场中,中国学者展示了近年来在乳腺癌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方面的卓越成果。国际专家们对中国学者的贡献表示了高度赞赏,并表达了未来与CSCO进一步合作的强烈意愿。他们希望在更多的国际临床研究中携手中国学者,同时,也期待中国原创研究和创新药物能够同步纳入国际视野,让更多国外患者从中受益。
SGBCC主席MichaelGnant教授诚挚地邀请了与会专家出席即将于4月召开的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BC)年会。同时,我也当场邀请了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SGBCC等国际会议的主要专家出席在中国北京、济南等地举办的系列学术会议,以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专家的合作与交流。4月,即将召开的全国乳腺癌大会暨CSCOBC年会将特别设计SGBCC专场,届时将共同讨论2025St.Gallen早期乳腺癌国际专家共识对行业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会议还将结合今年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CSCOBC指南)、《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CACABC指南)和中华医学会的乳腺癌相关指南,推动基于国际进展和中国实际的研究与实践,助力中国乳腺癌领域的持续进步。此外,我们将迅速组织SGBCC的会后会,邀请参与“中国之声”专场的国际专家,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与邵志敏教授、殷咏梅教授等知名专家,共同讨论SGBCC的热点问题,及时传递国际会议信息,助力中国乳腺癌临床实践和患者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
通过此次SGBCC中国专场,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可与合作意愿,为中国研究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国学者将继续引领原创研究,推动创新药物走向国际,为全球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同时,中国也将通过系列学术会议,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推动中国乳腺癌研究的持续进步。
解放军总医院 江泽飞教授 审阅
为了直面目前癌症防治工作中的严峻挑战并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与秦叔逵教授、樊嘉院士、于金明院士等专家延续既往合作,共同筹办了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并于2024年4月27日在济南正式成立。在编委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报社始终坚持建设医学媒体国家队品牌,与广大专家同频共振,以专家视角引领学术报道,以报社资源助推学科发展,持续产出高质量专业内容,共同推广肿瘤领域科技研究及临床转化成果,助力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肿瘤学编委会群策群力,全面贯彻《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筹办“编委之声”专栏,邀请各位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发挥引领作用,点评肿瘤学术前沿进展,传播优秀研究成果,启示科研学者。专栏固定每周邀约一位编委发布一篇点评文章,于每期《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B1版面刊发。
聚焦前沿热点,同思学科发展,共助健康中国,“编委之声”专栏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