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医生,这个报告单到底什么意思?”
门诊、病房、线上,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往往来得突然而具体,却直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推出全新微专栏《肿瘤三分钟——答患者问》。每期用约3分钟可读完的篇幅,聚焦高频真实提问,给出循证、易懂、可操作的回答。
本期带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整理的科普患教文章,解答乳腺癌患者术后伤口护理、患侧肢体康复等关键问题。
三分钟,让困惑少一点,让沟通顺畅一点,让医患携手向前迈一步。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从而发生癌变出现的恶性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高居榜首,男性乳腺癌较为少见。乳腺癌早期常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大部分乳腺癌患者能够长期生存,乳腺癌患者的出院后护理在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乳腺癌手术涉及乳房及同侧腋窝淋巴引流区,针对腋窝淋巴结的处理,现有方案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淋巴清扫,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淋巴循环障碍,淋巴清除越彻底,患侧上肢淋巴系统损伤越严重,患者肢体感染的风险越高。
感染风险增高,一方面是由于淋巴结的免疫屏障功能被破坏。正常生理情况下,进入人体的细菌等致病因素会随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结,在此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对抗致病因素。淋巴结被清扫后,该屏障功能被破坏。另一方面,淋巴结被清扫后,患者淋巴引流不畅,富含营养物质的淋巴液在上肢蓄积,为感染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一些细小的破损或局部的炎症都有可能迅速演变为大范围甚至全身的感染。
为避免肢体感染,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患侧上肢的清洁、干燥。勤剪指甲,避免抓挠甚至皮肤破损。还应注意避免蚊虫叮咬,避免冻伤、烫伤或长时间阳光暴晒,保持皮肤屏障的完整。一旦出现细小破损,应立即予局部消毒处理,局部可使用创可贴覆盖,定期更换直至伤口愈合。若局部出现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由于清扫了腋窝淋巴结,破坏了同侧上臂淋巴结及部分上臂神经,导致淋巴回流受阻,上臂感觉异常,同时术后瘢痕挛缩,也会导致患肢手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因此术后逐步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上肢康复至关重要。乳腺癌的渐进式功能康复训练就是根据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特点,从手指、手腕、手肘到肩关节,从自主活动到器械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患肢功能、减轻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康复。
疲劳、乏力是化疗常见的副反应,70%以上的肿瘤患者会感到乏力。普通的乏力可以通过休息缓解,但化疗所致乏力即使休息也不能明显改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经肝脏代谢造成肝细胞损伤从而导致氧化改变;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使患者营养摄入减少;排便不通畅、癌性疼痛、肿瘤消耗导致耗能增加;化疗后骨髓抑制可能出现乏力;长期心情不好、烦躁、抑郁,也易产生疲劳感。
针对以上原因,为缓解不适,建议患者:
1.日常应以休息为主,避免劳累,避免高强度体力劳动,适当锻炼,例如广场舞,可以达到适当锻炼且对抗抑郁的作用,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慢速运动。
2.按医嘱定期完善血常规检查,及早发现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早治疗。
3.营养摄入不足所致的乏力可以通过强化止吐方案,摄入鱼、虾、蛋等优质蛋白得到缓解。
乳腺癌术后需留置引流管排出积液、积血,促进皮瓣与胸壁及腋窝组织的黏附,对术后伤口愈合起重要作用。携带引流管回家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妥善固定引流导管及引流瓶。不能高于伤口,防止引流液逆流,同时注意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脱落。如果引流管脱出,不必慌张,应立即反折前端引流管,按住伤口,立即就医。
2.保持引流管通畅与有效负压。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折叠,变换体位时,尽量采取半卧位,以利引流,以保持有效吸引。遵医嘱保证持续的负压吸引状态,不可随意调节负压大小。
3.观察并记录每天引流液的量。根据引流管的类型,在院时,学会倾倒引流液的方法,每日记录,作为医生拔出引流管的参考。如果每小时血性引流液大于100 mL或呈鲜红色、质地黏稠伴有血凝块且大于50 mL,提示活动性出血,应立即就医。
4.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积液、积血,若切口红肿,皮下积血积液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来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