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浸润性乳腺小叶癌(ILC)占所有乳腺癌分型的15%左右,是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NST)之外第二频发的乳腺癌。在过去20年中ILC发病率有所上升,这可能与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绝经后激素替代疗法(HRT)使用增多有关。虽然ILC与NST在临床上、组织学和分子层面均有明显不同,但现有的临床实践和系统治疗决策并未体现出对于ILC这个分型的特殊性。本文讨论了ILC和NST在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性上的特征,以及随之而来的治疗机遇与挑战。
总体而言,ILC的患者年龄较NST稍大(中位年龄63.4岁/59.5岁)。ILC相对更难以在常规筛查中发现。与NST相比,ILC肿瘤体积更大,淋巴结受累更常见,常有多灶病变的表现,也有更多的双侧病变,而Pestalozzi等的研究发现在双侧乳腺癌中NST和ILC发生率相似。
ILC有较独特的转移模式以及较广的转移范围,胃肠道、生殖道及浆膜转移多见。其远期复发率较NST更高,尤其是十年后的复发较多见。一些研究提示,即使是在雌激素受体(ER)均为阳性的情况下,ILC的远期转移发生率高于NST。而Timbres等的研究结果则显示NST和ILC的长期生存率相似。此外,ER阳性的ILC患者,肺转移、中枢神经系统(除软脑膜转移外)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相对NST少见。
相较于NST,较早月经来潮、孕酮相关HRT、初产年龄较大、酒精摄入多的患者发生ILC的风险更高。有肥胖因素的绝经后女性,比起NST,似乎并未增加ILC的发生风险。一些研究发现胚系BRCA2和CDH1(编码E-cadherin的基因)突变可能是发生ILC的高风险因素;胚系ATM、CHEK2和PALB2突变可能是发生ILC的中风险因素;胚系BRCA1突变与ILC发生风险增加不甚相关。Yadav等也报道过BRCA1和PALB2的胚系突变在ILC中少见,而胚系CDH1突变在ILC中,特别是双侧ILC的患者中更多见。在一项1434名女性ILC患者的研究中,11%的40岁以下胚系突变的亚组与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还有研究提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影响肿瘤细胞发展为ILC或NST,一个ILC的特异性SNP位于7q34。
根据WHO第5版乳腺肿瘤分型,常规组织学对ILC的病理诊断非常重要。根据WHO分类,其他类似免疫组化(IHC)或DNA测序的技术对于诊断ILC非必需。然而,近期一项全世界范围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病理医师都会用IHC来帮助ILC的诊断。细胞间黏附分子E-cadherin表达缺失或异常支持ILC的诊断,约见于大于85%的ILC病例。E-cadherin表达缺失可以使致ILC发生的关键蛋白p120在胞质内易位。ILC也可分为诸多亚型,其中经典型ILC占55%左右。许多研究提示,经典型ILC预后稍好于其他或混合型ILC。近期还有一项研究表明,E-cadherin(IHC)检测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病理医师诊断的一致性。
大多数初诊的ILC表达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转移灶中也可检测到ER和PR低表达的情况。HER2扩增或过表达约占3%~13%。大多数ILC的增殖指数属于低度到中度。三阴性ILC仅占ILC总体病例的2%~9%。较多的三阴性ILC中有雄激素受体(AR)表达。相较于NST,ER阳性、HER2阴性的初诊ILC患者累及淋巴结的比例更低。此外,一项治疗前标本的研究表明,PD-L1在ILC中比NST表达率更低。
ILC在体细胞突变基因全景图中,ILC比起NST,不论是初诊还是转移性疾病,其突变情况都有明显不同。根据欧洲肿瘤内科学分子靶标作用量表(ESCAT)的结果,转移性ILC比起NST显示出较高的肿瘤突变负荷(TMB),提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在ILC中也更多见HER2的突变,特别是在组织学3级和转移病灶的组别中,这提示第二代靶向HER2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作为治疗方法。在ILC中也发现了PI3K通路的改变,提示PI3K/Akt相关药物在ILC中应用的可能。还有研究发现,ILC中ER信号通路与NST有所不同,对选择性ER受体调节剂(SERD)的调节反应也有所不同。Nagle等报道了IGF1R通路在ILC中激活,因此IGF1R/InsR通路相关疗法也可能用于治疗ILC。
(1)新辅助治疗
ILC患者似乎从新辅助化疗(NACT)中获益较少,并且更多地选择保乳手术。低增殖率和高ER表达导致ILC对化疗不太敏感,这个特点体现在较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上。为了研究这些低pCR率是不是由于ER表达的差异不同的结果,Lips等选择相似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亚组,并没有发现ILC和NST对化疗的反应性差异。然而,其他试验表明,在比较具有相似受体状态的ILC和NST时,ILC患者的pCR率仍较低。尽管pCR被认为是良好预后因素,但这对于ILC可能并不成立,因为与NST相比,较低的pCR率似乎并没有使ILC患者的预后显著变差,但大多数ILC患者在NACT后仍需要进行乳房切除术。
由于大多ILC高表达ER/PR,因此ILC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T),但现有的数据较少。最近有试验研究了NET与CDK4/6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效果,未具体报告对ILC的疗效。在NACT中添加ICI显示一定效果,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但目前缺乏ILC的单独结果。
(2)手术
ILC通常诊断时瘤体较大、多灶率较高及术前难以预估病灶大小,因此相比NST患者更多进行了乳房切除术。近期数据提示ILC患者的乳房切除率为22%~52%(NST为14%~46%)。ILC患者保乳手术的切缘阳性率为17%~65%。与NST类似,乳房切除的ILC患者与切缘阴性的BCS患者相比,并无生存获益。研究提示,ILC诊断时的淋巴结分期更高,术后阳性淋巴结数量更多,从而腋清率更高。经前哨淋巴结活检后,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为38%,这提示了ILC淋巴结的临床评估仍面临挑战。
(3)辅助治疗
放疗方面,ILC和NST行保乳手术(切缘阴性)后行全乳放疗的局部控制率相似。ILC患者的乳房切除术后放疗似乎能和NST一样有效地改善局部控制和生存。
内分泌治疗方面,TEAM试验(Tamoxifen and Exemestane Adjuvant Multinational)比较了5年依西美坦治疗与他莫昔芬2.5年序贯依西美坦2.5年治疗,结果提示ILC和NST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然而,随访时间仅5年,ILC的复发可能会在以后发生。在2021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SABCS)上公布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来自TEAM、BIG1-98和ATAC研究的7415名患者,结果显示,芳香化酶抑制剂(AI)对比他莫昔芬治疗ILC和NST未显示出明显差异。此外,与高危NST患者类似,临床高危ILC患者都可以考虑延长内分泌治疗,绝经后患者优先考虑AI。在辅助内分泌治疗中是否联合CDK4/6抑制剂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化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方面,Trapani等对共38387名ILC患者的8项回顾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与其他文献相似,未能确定辅助化疗的总生存(OS)获益作用。一项更新的研究评估了17789名Ⅰ-Ⅲ期ILC患者,调整了年龄、分期、淋巴结、组织学和放疗后,单独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在5年后观察到相似的OS。De Nonneville等阐述了辅助化疗在高风险(肉眼可见淋巴结受累,或肿瘤超过20 mm和脉管侵犯)的ER阳性、HER2阴性ILC中的生存优势,但在低风险ILC中未观察到。此外,ILC患者,尤其是pN2和pN3患者,比起不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似乎从含蒽环类方案中获益更多。总体而言,尽管大多ILC化疗不敏感,但仍有一部分高危ILC患者可以从化疗中获益。HERA试验(NCT00045032)的结果表明,ILC患者从曲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与NST相同。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分析HER2靶向治疗对HER2突变型早期ILC患者的疗效。
参考文献:Van Baelen K,Geukens T,Maetens M et al. Current and future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invasive lobular breast cancer.[J] .Ann Oncol, 2022, 33: 769-785.
声明:本文的撰稿/发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CN-101462
过期日期:2023-8-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