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临床实践中,以“胸闷”为主诉的患者,如同因“发热”为主诉者一样常见。“胸闷”与“发热”类似,只是一种症状而非临床诊断。当接触到胸闷患者时的第一诊断应是“胸闷查因”,判断“胸闷”是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是诊断胸闷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胸闷的原因分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大类。心源性胸闷的常见原因有: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非心源性胸闷的常见原因有:颈椎病、急、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气胸,胃-食管返流症,精神心理疾病等。
在这些常见疾病当中,与高血压最为相关的是心源性胸闷,许多高血压患者因突发或持续胸闷前来就诊。胸闷仅是一种症状,它与高血压是怎样的关系,小编分享高血压患者胸痛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1
胸闷如何发生?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饮酒等其它危险因素,可导致冠状动脉内膜的损害,进而引起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成、管腔狭窄。
当心肌氧耗增加而冠状动脉内血流不能满足心肌需氧时,则可发生心绞痛。而心绞痛症状发作的程度,则是由于胸壁神经分布多少而决定。当患者胸壁神经分布较少时,则可出现不典型胸痛,患者会表述为胸闷、气短等。
2
此时胸闷有何特点?
无论患者出现的典型的胸痛症状或是不典型的胸闷症状,其症状都有规律,归纳起来有:症状发作与活动量增大有关、持续时间较短、经休息或用药可缓解等,同时结合静态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这些患者在发病时往往血压不会较基础血压升高过多,因为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主要原因为伴随活动量而增加的心肌氧耗,高血压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是病因之一,而非诱发原因。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61岁,高血压病史12年,吸烟40年,日30支,血压最高160/100mmHg,日常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bid,自测血压145-150/85-95mmHg。1月前出现步行20余分钟后胸闷不适,无胸痛、心慌,经休息3-5分钟后胸闷可缓解,静息及轻度活动无不适。
诊室测血压138/95mmHg,心率88次/分;静息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运动平板试验于4阶段时因胸闷终止,血压呈运动后适当反应,运动平板试验呈阳性反应;连续监测心肌标志物及酶学未见异常。
考虑该患者胸闷原因为不典型心绞痛发作,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qd 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服药3天后,患者步行20分钟后胸闷不明显,诊室测血压132/84mmHg,心率68次/分,转心内科进一步治疗。
舒张性心力衰竭
3
胸闷如何发生?
心力衰竭也是高血压常见的心脏损害,长期未控制达标的高血压致心脏结构改变,心室重构,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受损。同时高血压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也加剧了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的损害。
在这个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是心脏舒张功能受损,回心血液瘀滞于肺血管及外周静脉,出现胸闷、食欲减退等表现,查体可发现肺部啰音、肝-颈回流征等体征,心脏超声可见EF正常,E/A<1,左心舒张功能减低等。
4
胸闷有何特点?
多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胸闷症状为持续性存在,其与稳定型心绞痛有相似之处,即胸闷可在活动量增加后加重,胸闷发作时血压不会较基础血压升高过多。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胸闷原因为心脏负荷的增大,应用利尿剂可有较好的效果,这是与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效果好的一大区别。但需注意的是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防止因利尿剂导致血压短时、大幅度下降引起其他器官的灌注不足。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78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烟酒史,血压最高160/95mmHg,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10mg bid,偶测血压130-150/80-95mmHg。近期出现持续胸闷不适,活动后加重,平卧加重。
诊室测血压152/92mmHg,心率78次/分,听诊双肺底可闻及吸气末细湿罗音,心脏听诊无异常,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静息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示EF63% 心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NT-Pro BNP 1911pg/ml。
考虑患者胸闷原因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引起,给予“呋塞米片 20mg bi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 q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95mg qd”,服药1周后,患者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平卧时无胸闷,听诊双肺底湿罗音减少,双下肢水肿不明显,诊室测血压135/78mmHg,心率66次/分。继续门诊随诊。
心脏瓣膜病
1
胸闷如何发生?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对心脏瓣膜的损害主要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使主动脉及瓣膜承受过大的压力,主动脉增宽、瓣膜钙化,闭、合功能受损,进而出现返流。可出现晕厥、头晕、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症状的轻重程度与返流量的多少直接相关。
2
胸闷有何特点?
对于此类患者在体格检查时,在相应的心脏瓣膜听诊区闻及杂音,心脏超声可明确诊断。高血压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胸闷原因主要为返流导致体循环内有效血量减少引起,适当的增加心率,可减少返流。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58岁,否认高血压病史,无烟酒史。胸闷、乏力,活动后加重3天。诊室测血压160/109mmHg,心率55次/分,听诊双肺未闻及明显异常,心脏听诊可于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舒张期4/6级吹风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静息心电图未见异常。心脏超声示EF61% 主动脉瓣钙化 主动脉瓣正向流速略增快并中度返流 二尖瓣轻度返流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考虑患者胸闷为主动脉瓣钙化并返流引起,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q8h+依那普利片10mg bid”,服药3天后胸闷缓解,测血压140/82mmHg,心率72次/分。继续门诊随诊。
精神心理疾病
1
胸闷如何发生?
精神心理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并不少见,焦虑状态、惊恐发作等是常见的病因。这些患者常表现为与客观证据不相符合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慌、骤然过度升高的血压等,且症状反复发作于特定的时间或情景,给予暗示或抗焦虑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3
胸闷有何特点?
对于此类患者详细病史采集,分析生活习惯、症状特点、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尤其是发作诱因及缓解方式极为重要。在生命体征平稳前提下,给予安慰剂治疗也是一种试验性诊断方法。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7岁,高血压病史2年,有吸烟史20年,日10-15支。间断胸闷2年,2年间反复因胸闷就诊于多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心内科,多为夜间发作,发作时血压最高140/100mmHg,曾应用厄贝沙坦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服药后短时间内血压即可下降至“正常”,但胸闷在血压“正常”后不能消失,多数至数10小时后自行消失。
诊室测血压120/70mmHg,心率62次/分,查体无阳性体征。静息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脉血压、心脏超声、双肾及肾动脉超声、颈动脉椎动脉超声、双肾上腺CT、冠状动脉造影均未见异常。
考虑患者胸闷原因为焦虑状态所致躯体化症状,给予劳拉西泮片0.5mg早、中各1次,1mg睡前1次,服药后症状有好转,转至精神心理专科进一步治疗。
总之,“胸闷”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要明确“胸闷”原因,才是正确诊疗的基础。有 “胸闷”的高血压患者,要详细病史采集、细致体格检查是根本,结合静息或运动心电图、心脏超声、胸片、血标志物检测是必要检查。
▲胸闷患者的一般检查推荐
总 结
高血压合并胸闷,务必不要忽视颈椎病的可能性;胸闷症状不典型的中青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要考虑急性焦虑/惊恐发作;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人群出现胸闷,高度考虑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伴咳嗽、胸闷,考虑心力衰竭、肺栓塞、肺部感染,也不排除ACE-I副作用。
来源: 医格心领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