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一项评估西格列他钠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的3期临床试验
公布会议:2023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 2023)学术会议
通讯作者:纪立农
主要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 2023)年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全激动剂西格列他钠(Chiglitazar/carfloglitazar)的3期临床研究(RECAM研究)成果首次公布!
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与我国多个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完成,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蕾莉教授在EASD 2023年会现场报告。
研究结果显示,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联合西格列他钠(每日1次)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且总体耐受性良好。
PPAR是机体调节糖、脂及能量代谢的核受体家族,包括γ、α、δ三个亚型。西格列他钠作为一种新型PPAR全激动剂,可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血糖的吸收利用。既往研究已经证明,在未接受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中,西格列他钠在血糖控制及脂质调节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为进一步探索西格列他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全国多个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3期临床试验(RECAM研究),共纳入533例T2DM患者,这些受试者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1500 mg/d或最大耐受剂量)≥8周且未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HbA1c 7.0%~10.5%)目标。
随后,研究人员将入组的受试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在每天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西格列他钠32 mg(n=178)或西格列他钠48 mg(n=177)或安慰剂(n=178)治疗,每日1次,持续24周。主要研究终点是第24周时患者HbA1c较基线的变化;次要研究终点包括12周后HbA1c、2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等较基线的变化。
在第24周,与安慰剂相比,西格列他钠两个剂量组患者的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按最小二乘法(LS)计,西格列他钠32 mg组和48 mg组与安慰剂组的平均差异分别为﹣0.42%和﹣0.65%,表明西格列他钠两个剂量组均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且48 mg组的疗效显著优于32 mg组,呈现出剂量依赖性。
与安慰剂相比,西格列他钠两个剂量组也显著降低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水平,且显著升高了HDL-C水平,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略有下降。这表明,西格列他钠不仅可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且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安全性方面,西格列他钠两个剂量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其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低于安慰剂组。患者水肿和骨折的发生率普遍较低,但在西格列他钠组中相对较高。与安慰剂组相比,西格列他钠组的心血管事件较少。此外,与基线相比,第24周时,西格列他钠两个剂量组与安慰剂组的体重变化差异分别为1.02 kg和1.28 kg。
RECAM研究显示,在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每日1次的西格列他钠治疗12周即可显著降低HbA1c、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还可降低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并升高HDL-C水平,治疗24周持续有效。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西格列他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血糖控制和血脂调节的各方面显示出更好的临床获益,且总体耐受性良好,为T2DM患者的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纪立农
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现任中国老年保健研究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药促会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亚洲糖尿病研究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国糖尿病杂志》主编,Journal of Diabetes、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Diabetes Technology & Therapeutics、Metabolis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betes等期刊编委。IDF亚洲西太平洋地区糖尿病政策组成员,WHO糖尿病定义、诊断和分类顾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