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提示:文末可下载部分指南/共识pdf原文】
他汀类药物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降脂、稳定粥样斑块、延缓斑块进展、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
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疾病及外周动脉疾病)等的预防与治疗。
他汀类药物之间的区别
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包括: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可能引发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新发糖尿病及原有糖尿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
不同他汀类药物致糖尿病风险不同。有研究发现,匹伐他汀致糖尿病风险较低。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促进肾脏尿酸排泄而降低血尿酸水平,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可优先使用,也优先选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合并HUA者。
他汀类药物服药时间,一要考虑半衰期,二要考虑食物影响,三要考虑不良反应。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半衰期较长,可在一天内任何时间服用。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的半衰期较短,通常晚上服用。
洛伐他汀、匹伐他汀比较特殊,详见下表。
亲脂性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可致头痛、失眠、抑郁等,进而致睡眠障碍,从而影响夜间入睡。
可选用亲水性的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也可选用水脂双溶性氟伐他汀缓释制剂,早上服用,对睡眠影响较小。
若选择亲脂性的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建议早上服用,以减少对夜间睡眠的不利影响。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降脂药物的联合
降脂药物可分为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包括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吸收的依折麦布、抑制LDL受体降解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胆酸螯合剂、抗氧化剂普罗布考、抑制肝脏分泌VLDL的微粒体TG转移蛋白(MTP)抑制剂、抑制VLDL载脂蛋白生成的Apo B100反义核苷酸等。
包括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高纯度鱼油制剂。
那么,他汀类药物如何与其他降脂药物联用呢?
分类 | 药物 | |
低强度(LDL-C降低幅度≤30%) | 单药治疗 | 辛伐他汀10mg |
普伐他汀10-20mg | ||
洛伐他汀10-20mg | ||
氟伐他汀20-40mg | ||
匹伐他汀1 mg | ||
依折麦布10mg | ||
中等强度(LDL-C降低幅度30-49%) | 单药治疗 | 普伐他汀40mg |
辛伐他汀20-40mg | ||
洛伐他汀40mg | ||
氟伐他汀80mg | ||
阿托伐他汀10-20mg | ||
瑞舒伐他汀5-10mg | ||
匹伐他汀2-4mg | ||
联合治疗 | 辛伐他汀10mg+依折麦布 | |
普伐他汀20mg+依折麦布 | ||
洛伐他汀20mg+依折麦布 | ||
氟伐他汀40mg+依折麦布 | ||
匹伐他汀1mg+依折麦布 | ||
高强度(LDL-C 降低幅度50-60%) | 单药治疗 | 阿托伐他汀40-80mg(注意80mg国人经验不足,需谨慎使用) |
瑞舒伐他汀20mg | ||
PCSK9抑制剂 | ||
联合治疗 | 辛伐他汀20-40mg+依折麦布 | |
普伐他汀40mg+依折麦布 | ||
洛伐他汀40mg+依折麦布 | ||
氟伐他汀80mg+依折麦布 | ||
匹伐他汀2-4mg+依折麦布 | ||
阿托伐他汀10-20mg+依折麦布 | ||
瑞舒伐他汀5-10mg+依折麦布 | ||
超高强度(LDL-C降低幅度>60%) | 联合治疗 | 阿托伐他汀40-80mg+依折麦布 |
瑞舒伐他汀20mg+依折麦布 | ||
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PCSK9抑制剂 | ||
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 | ||
高强度他汀类药物+PCSK9 抑制剂(LDL-C水平降幅约75%) | ||
高强度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 抑制剂(LDL-C水平降幅约85%) |
推荐降胆固醇药物的顺序首先是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若LDL-C不达标可联合依折麦布治疗;
对LDL-C>4.9mmol/L且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的高危者,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依折麦布不能达标者,可考虑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
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可达标(<1.4mmol/L且较基线降幅≥50%)者,建议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
对预计不达标者,建议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对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4-6周后LDL-C仍不达标者,建议联合PCSK9抑制剂。
Lp(a)水平升高[≥30mg/dl] 且LDL-C水平≥1.8mmol/L者,已规律使用他汀类仍未达标,可优先联用PCSK9抑制剂治疗。
他汀类药物联合非诺贝特适于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尤其是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伴血脂异常者。
血清TG≥1.7mmol/L时,首选他汀类药物使LDL-C达标。若LDL-C已达标,TG水平仍轻、中度升高[2.3-5.6mmol/L],可在他汀类药物基础上加用高纯度鱼油或贝特类药物等,使非-HDL-C达标。
TG水平严重升高者,即空腹TG≥5.6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把TG作为主要干预目标,可首选贝特类药物。TG降低至<5.6mmol/L后,若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为中危以上,可考虑加用他汀类药物,此时他汀类药物的初始剂量应减半,1-3月后复查血脂水平、肝酶和肌酸激酶,并根据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来源:药评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