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PTE和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2018年发布的中国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对规范急性 PTE 的诊疗有重要意义,现依据指南整理PTE临床诊疗的常用知识点。
1.临床高度可疑PTE的病例,简化的Wells评分和修订版Geneva评分在PTE诊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结果同样可靠。
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可能性评分表
2.临床可能性评估联合D-二聚体检测作为进一步筛查急性PTE重要参考。对于临床评估低度可能的患者,如D-二聚体检测阴性,可基本除外急性PTE,如D-二聚体检测阳性,建议进一步行确诊检查。对于临床评估高度可能的患者直接行确诊检查。
3. 疑诊PTE患者,推荐基于血流动力学评估的确诊流程。
(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疑诊患者,将CT肺动脉造影(CTPA)作为首选的确诊检查手段。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PTE疑诊患者,若条件允许,建议完善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或排除PTE;如无条件或不适合行CTPA检查,建议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如发现右心室负荷增加和(或)肺动脉或右心腔内血栓证据,在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后,可启动PTE治疗。
4.急性PTE患者应积极寻找相关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手术、创伤、骨折、急性内科疾病等可逆性危险因素。不存在可逆诱发因素的患者,应注意排查有无潜在的恶性肿瘤、抗磷脂综合征、炎性肠病、肾病综合征等。
5.对PTE进行危险分层,根据是否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分为高危和非高危。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非高危组,同时伴有右心室功能不全(RVD)和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为中高危 ;若仅存在两者之一,则为中低危。
6.年龄相对较轻(如年龄< 50 岁)且无可逆诱发因素的急性 PTE 患者,建议行易栓症筛查。家族性 VTE,且没有确切可逆诱发因素的急性 PTE 患者,建议进行易栓症筛查。
备注说明:在急性PTE的求因过程中,需要探寻任何可以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 2 类。
对儿童和青少年,应注意寻找潜在的抗磷脂综合征、炎性肠病、肾病综合征等;对育龄期女性,应注意长期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药物相关病史。
部分患者充分评估后确实找不到危险因素,通常称为特发性VTE。这类患者应密切随访,注意潜在的恶性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1.急性PTE若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充分抗凝的基础上,建议尽早下床活动。
2.急性PTE的初始抗凝治疗推荐选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普通肝素(UFH)、磺达肝癸钠、负荷量的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
3.急性PTE,若选择华法林长期抗凝,推荐在应用胃肠外抗凝药物24h内重叠华法林,调节INR目标值为2.0~3.0,达标后停用胃肠外抗凝;若选用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在使用初期需给予负荷剂量;若选择达比加群或者依度沙班,应先给予胃肠外抗凝药物至少5d。
4.无症状偶然发现的PTE,若存在VTE进展危险因素或复发风险,建议给予至少 3 个月的抗凝治疗。
5.亚段PTE,若存在相关临床症状,建议给予至少3个月的抗凝治疗;无症状且无下肢近端DVT的亚段 PTE,若VTE复发风险低,建议临床观察;若VTE复发风险高,建议给予至少 3 个月的抗凝治疗。
6.急性高危PTE,如无溶栓禁忌,推荐溶栓治疗;急性非高危PTE患者,不推荐常规溶栓治疗;急性中高危PTE患者,先给予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临床恶化,且无溶栓禁忌,建议给予溶栓治疗。
7.急性PTE应用溶栓药物,建议rt-PA 50mg、尿激酶2万U/kg或重组链激酶150万U,2h持续静脉滴注。
8.急性高危PTE或伴临床恶化的中危PTE,若有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血栓,并存在高出血风险或溶栓禁忌,或经溶栓或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在具备介入专业技术和条件的情况下,可行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低危PTE不建议导管介入治疗。
9.已接受抗凝治疗的急性DVT或PTE,不推荐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10.急性高危PTE,若有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血栓,如存在溶栓禁忌、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失败、其他内科治疗无效,在具备外科专业技术和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
11.特发性 PTE治疗 3 个月后,如果仍未发现确切危险因素,同时出血风险较低,推荐延长抗凝治疗时间,甚至终生抗凝。如出血风险高,建议根据临床情况,动态评估血栓复发与出血风险,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抗凝治疗。
备注说明:常用的延展期抗凝药物有华法林、LMWH,DOAC(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如果患者拒绝抗凝治疗或无法耐受抗凝药物,尤其是既往有冠心病史,且曾因冠心病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惠者,可考虑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进行 VTE 二级预防。
1.妊娠合并急性PTE,妊娠期间抗凝药物首选LMWH,产后建议切换为华法林;溶栓治疗仅限于危及生命的高危PTE。
2.活动期恶性肿瘤合并PTE,建议给予LMWH抗凝治疗至少3~6个月,在抗凝治疗3个月后,若出血风险不高,推荐延长抗凝时间,甚至终生抗凝。
3.急性PTE合并活动性出血,需要评估出血严重程度。如评估为小出血,建议在抗栓治疗同时积极进行局部处理。如为大出血或临床相关非大出血,建议暂停抗凝治疗,并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同时对出血原因进行治疗。
活动性出血分类及定义
4.围手术期并发急性高危PTE,若发生在手术1周内,不建议溶栓治疗,必要时考虑介入治疗;若发生在手术1周后,若出血风险较低,建议考虑溶栓治疗。
5.右心血栓,建议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并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血栓变化和疾病风险。体积较大的右心新鲜血栓,建议UFH抗凝治疗,如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密监测下,建议行溶栓治疗。
6.在有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外科取栓治疗适用于:体积较大的A型血栓;体积较大的C型血栓,并具有潜在堵塞右心房或右心室流出道的风险;骑跨于卵圆孔的右心血栓等。
7.合并血小板减少的PTE患者,建议积极筛查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8.如果诊断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HIT):建议停用UFH或LMWH,更换为阿加曲班或比伐卢定。HIT早期不推荐应用华法林行初始治疗。当血小板恢复至 150×109/L以上时,可启用小剂量华法林。胃肠外非肝素抗凝药与华法林重叠至少 5d,直至达到目标INR。若HIT不伴血栓形成,建议抗凝治疗至少4周;HIT伴血栓形成,建议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
四、VTE的预防
1.外科手术患者均具有较高的VTE发生风险,应用Caprini评分进行VTE风险评估并给予恰当的预防。
2.不存在高出血风险的外科手术患者,VTE风险为低度(Caprini评分1~2分)时建议应用机械预防,VTE风险为中度(Caprini评分3~4分)时建议应用药物预防或机械预防,VTE风险为高度(Caprini评分≥5分)时推荐应用药物预防或药物预防联合机械预防。
3.出血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外科手术(如颅脑、脊柱手术等),建议应用机械预防 ;当VTE风险为高度(如因恶性肿瘤行开颅术),如出血风险降低,建议改为药物预防联合机械预防。
4.内科住院患者,应用Padua评分进行VTE风险分级,并推荐早期活动。VTE高风险的内科住院患者,不存在高出血风险推荐应用药物预防,存在高出血风险推荐应用机械预防。
5.多数VTE高风险的内科住院患者,建议药物或机械预防 7~14 d。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措施
来源:呼吸新前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