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报名感染9月活动
患儿男,1月28天,孕33周+3早产,主因“发现白细胞升高5周余,间断发热伴咳嗽流涕2周”入院,完善血浆CMV-DNA示9.54×102 copies/ml,血巨细胞IgM、IgG均阳性,生化示AST、γ-GGT及直接胆红素升高,腹部超声示肝大,实质回声粗糙。故诊断巨细胞病毒肝炎。同时患儿脑脊液二代测序检出巨细胞病毒序列数7,双肺可见间实质病变,考虑合并巨细胞病毒脑炎及肺炎,入院后予更昔洛韦静点抗病毒治疗,病情好转。
一、概述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为人疱疹病毒5型(human herpes virus 5,HHV-5),其感染在我国极其广泛,一般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为86%~96%,孕妇95%左右,婴幼儿期为60%~80%,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HCMV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一旦感染,将持续终生。虽然HCMV是弱致病因子,对免疫功能正常个体并不具有明显致病性,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性感染;但是,HCMV是引起病理性和生理性免疫低下人群,包括发育性免疫缺陷的胎儿和新生儿发生疾病的常见病原,亦是导致艾滋病和器官、骨髓移植患者严重疾病和增加病死率的重要病因之一。巨细胞病毒可以导致肝脏损害,对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和肝功能异常病例,临床常规检测巨细胞病毒阳性检出率高。
二、流行病学与传播
HCMV感染普遍存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感染率与年龄、地域、文化、社会经济状态以及子女抚养方式有关。全球成年人群中的血清阳性率为40%~100%,非洲及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阳性率最高。大多数原发性HCMV感染发生于婴幼儿期。我国是HCMV感染的高发地区之一,来自中国温州地区的数据显示,14岁以下儿童IgG阳性率为83%,其中28天以下年龄组高达98.1%,提示了我国孕产妇的高感染率。
唾液腺和肾脏是HCMV的主要排毒器官,除唾液、尿液之外,血液、生殖道分泌物、泪液、移植器官、乳汁等都可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儿童的HCMV原发感染常来源于经胎盘的母婴传播,或者出生时被带病毒的产道感染,或者出生后经母乳喂养或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三、致病性
HCMV具有广泛的细胞嗜性:①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主要靶细胞;② 外周血白细胞是易感细胞;③ 特殊实质细胞如脑和视网膜的神经细胞、胃肠道平滑肌细胞和肝细胞也能被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有致病意义的细胞病变。
HCMV的组织嗜性与宿主年龄和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在胎儿和新生儿期,神经细胞和唾液腺对HCMV最为敏感;在免疫正常的年长儿和成人中,无论是原发感染还是再发感染,病毒多局限于唾液腺和肾脏,少数原发症状性感染可累及淋巴细胞;在免疫抑制个体,肺部最常被侵及,并常造成广泛组织器官的播散性感染。肝脏中的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亦可被HCMV感染,因此,HCMV肝炎往往是全身感染表现的一部分。
图1 HCMV感染后免疫系统的调节
四、临床表现
按照原发感染的时间不同,HCMV感染分为3种类型,胎儿期至生后2周感染,称为先天性HCMV感染,可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脾肿大,甚至小头畸形、脑室周围钙化、听力受损等产重症状。围生期感染(生后3~12周)和生后感染(12周之后)出现显性症状的比例明显降低,预后明显好于先天性感染,但仍可能有HCMV肺炎、HCMV肝炎等临床表现。其中HCMV肝炎多见于婴幼儿期原发感染者,可呈黄疸型或无黄疸型或亚临床型。有轻至中度肝大和质地改变,常伴脾大;黄疸型常有不同程度胆汁淤积;血清肝酶轻至中度升高。轻症有自愈性。另外,HCMV肝炎在肝移植受者中常与急性排斥反应同时存在,以持续发热,肝酶升高,高胆红素血症和肝衰竭为特征。
五、诊断及疾病评估
儿童HCMV肝炎常发生于婴儿期(含新生儿期),出现肝脏的病理体征(肝脏肿大/肝脏质地异常),伴或不伴血清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增高,实验室检查证明有活动性HCMV感染的证据,并排除其他引起肝脏损伤的病因,在上述基础上如果肝组织活检找到病毒包涵体达确诊水平。多项研究表明,HCMV感染性强、致病力弱,虽然HCMV感染容易累及肝脏,但肝损害大多不重,预后良好。对于HCMV肝炎患者,首先应积极评估机体免疫状态,界定其可能存在的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其次:对于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感染者,还应详细询问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情况等全面的病史;第三、要关注除肝功能之外其他脏器受累的表现,例如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改变、小头畸形/听力受损等神经系统表现,从而制定最适宜的诊疗方案。
六、治疗及疗效评估
HCMV肝炎是否治疗,首先需要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器官移植等免疫低下人群需要在移植后严密监测血HCMV DNA,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于高危因素者还可行预防治疗或抢先治疗。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HCMV感染,需积极进行评估,尤其是听力的评估。
研究显示,75%的先天性HCMV感染婴儿仅根据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而发现,经评估有HCMV肺炎或神经系统受累,建议进行足量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而足月正常出生体重的婴儿生后感染HCMV,大多不需抗病毒治疗。药物以更昔洛韦针剂为一线选择,缬更昔洛韦可以作为出院后的序贯治疗,避免患儿长期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治疗前评估肾功能,根据肾小球滤过率选择合适的剂量,治疗中评估和监测患儿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病毒载量,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情况,并进行处理和干预、更昔洛韦耐药者,可考虑采用膦甲酸治疗,近年来又有马立巴韦、乐特莫韦等新一代抗病毒药物陆续问世。
疗效评估分为临床评估及病毒学评估。其中临床评估为HCMV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脏器功能改善。病毒学评估是病毒特异性抗原和病毒滴度定量分析。监测血清或血浆或全血HCMV DNA载量动态变化可用于确定抗病毒疗效和进一步鉴定耐药毒株。由于患儿症状缓解后尿液和唾液中HCMV DNA可长时间内持续存在,故这些样本的病毒DNA检测不宜用于评估抗病毒疗效。
作者:张格格、郝然
本文转发自BCH儿童感染
点击图片,报名感染9月活动
已经更新👇
感染科“北大心得”实践必备
发热待查什么时候必须使用抗菌药物?
感染导致的急慢性腹泻,哪些病原体更常见?
发热伴咳痰喘的病因及诊断要点梳理
年轻人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的5类病因
追踪探案——2例发热待查病例
发热待查化验检查是否要做尽?
发热待查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有重点吗?
查看更多